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试题

七年级生物试题

七年级生物学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安陆府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雏鸭正在水中觅食,发现附近有游人的声响时,这只鸭妈妈鸣叫着带领小鸭快速游到河水深处。

这些描述没有体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B.生物能繁殖后代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判断一定的对象是否属于生态系统,需要使用生态系统的概念。

下列选项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3.如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里面含有遗传物质 B.③是呼吸作用的场所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② D.④能控制物质的进出4.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多数对象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生物体也不例外。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和叶被称为营养器官C.人体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D.被子植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四个层次5.探究活动既是生物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生物学学习的一般方式,一般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B.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一定能获得正确的结果C.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6.单细胞生物虽然结构简单,但生命活动也比较复杂,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草履虫依靠表膜进行气体交换 B.眼虫生活在水域环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草履虫的繁殖会造成水域污染 D.一些变形虫能入侵人体,危害人类健康7.观察植物植株的生长常常能发现有趣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明或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该部位的细胞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和生长能力B.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C.枝条是芽发育来的,根据着生部位不同,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D.给植物施肥时,应与农家肥为主,配合使用化肥8.细胞的任何结构都是有一定功能的,下列对相关结构进行功能的解释,不符合实际的是()A.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C.液泡——呼吸作用的场所 D.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9.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多种多样的植物打扮着生机盎然的自然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叶结构简单,有毒气体易导致其死亡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并且已经分化出输导组织D.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叶可以供人类食用10.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子叶植物不属于种子植物 B.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C.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是种子植物的重要区分依据 D.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11.我们在“啃”玉米棒子时,吃掉的玉米粒也可以称作玉米种子,其剖面结构可绘成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结构层次上来说,玉米种子属于器官 B.与菜豆种子相比,图中结构[3]的数量只有1片C.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4]胚芽 D.图中的[7]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12.红薯有时被我们称为“苕”,其实它的全身都是宝,如红薯可以吃,红薯叶、杆都可以做菜。

我们食用的红薯是()A.根,营养器官 B.根,生殖器官 C.茎,营养器官 D.茎,生殖器官13.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下列思路或策略正确的是()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14.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A.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耕和粑——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B.间作套种——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C.植物移栽时根部留土——保护植物的根部D.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15.下列现象不能表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潮湿的种子堆发出热气 B.久放的土豆发芽变绿C.潮湿谷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走进储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火焰变小了16.分类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下图显示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举例中提到的几种生物,对这几种生物进行分类,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按形态结构归类,2为植物 B.按用途归类,3为作物C.按生活环境归类,1为陆生生物 D.按生活环境归类,4和6为同一类生物17.给出细胞结构的功能: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②控制生物的发育③控制物质进出④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则这些结构依次是()A.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膜、叶绿体 B.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C.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膜、叶绿体 D.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18.在生物学中,一张图片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表达不同的含义,下图为植物叶片正在进行某一种生理活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B.若用于表示光合作用,则③是水,④是无机物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顶部的“阳光”需去掉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19.“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因此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主要因为()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水和无机盐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经过观察,某小组发现学校附近的农田生态系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运用学到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C.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D.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30分)21.(8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立体绿化”的相关资料后,在自家楼顶试验栽种了生菜、番茄等蔬菜,不仅美化了环境,体验了有机蔬菜的种植方法,还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1)番茄成熟后她带到学校,将果实的不同部位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图1中甲图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观察果肉时发现视野的左下角有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由此推测污点所在的部位可能在___________上。

(3)她想看到更大的细胞,于是旋转图1中乙图的[1]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这时显微镜的视野会变___________(填“亮”或“暗”),还需要进一步调节。

(4)她用显微镜观察了果实不同部位的临时装片,得到图2所示图像:图2中A图是番茄果肉,贮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___________组织;B图为染色后的番茄果皮,根据细胞形态与排列判断它属于___________组织。

C图取自果实中的丝状结构,属于___________组织。

ABC三幅图中的细胞均没有___________,而没有的这种结构是植物作为生产者所必须具有的。

22.(10分)某养鸭专业户将鸭群放养到水稻种植户的稻田里,实现了资源的互助互补。

在下列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中,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提高了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昆虫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___________;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中的___________。

(3)引鸭入田,利用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4)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稻田中的野生青蛙,这种做法的后果是非常有害的,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稻田生态系统需要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学好生物学的益处是能够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做一个生活中的“明白人”。

请你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现象或解答相关问题。

(1)久放的甘薯(俗称红薯)味道会变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菜场购回绿豆芽,放在窗户前一段时间会变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前几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制成功“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能使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种技术利用了细胞的___________能力。

(4)莲“出淤泥而不染”,其叶柄、花柄和根状茎内都有空心管道,能输送空气。

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对___________的适应。

(5)“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_作用散失水分散发热量,并且增加空气湿度。

(6)农谚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农民春天播种农作物一般都要松土,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

24.(6分)在多数初中生物实验室具备的器材条件下,都可以从几个方面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请理解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打开钟罩取下透明塑料袋后,再将钟罩盖严密,对叶片进行光照处理一段时间,摘下枝条上的一片叶,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到该叶片不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

脱色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___________的过程。

(2)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烧杯内液面下降约2厘米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梗放在管口,火柴会___________,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

(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会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

此装置和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