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专业介绍道路与桥梁工程是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与养护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基础地位。
一、道桥的发展概况道路的起源很早,鲁讯曾经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反映了道路的起源与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史同步而行,其历史源远流长。
在我国封建社会各个王朝统治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较为先进的道路系统:西周时期开创了以都市为中心的道路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同意六国后,颁布“车同轨”法令;西汉时期设驿站3万处,道路交通出现空前繁荣,特别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较大贡献;唐代经过“贞观”与“开元”的鼎盛,建立了以西安为中心约2.2万公里的驿道网;宋代的开封、元代的大都都曾是当时四通八达的交通中心;清代经过“康乾盛世”时期的励精图治,逐渐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较完善、以北京为中心的“官马大路”、“大路”、“小路”这样的道路系统。
其中“官马大路”长达4000余华里。
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那时的道路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自1912年~1949年现代公路才有了初步的发展。
1906年在广西的友谊关诞生了我国第一条通汽车公路。
直到1949年全国共修建了13万公里。
但公路标准低、设施简陋,路况很差,同时历经了清末、北洋军阀、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当时社会不稳定,经济落后,公路建设大多以军用为主。
1949年底全国通车里程仅8.1万公里。
直至建国以后现代高等级公路才得以高速发展。
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建立了设计、施工、养护的专业队伍。
1952年底通车里程达12.5万公里。
重点公路主要有:康藏公路、海南岛公路、成(都)阿(坝)公路、昆(明)洛(打洛)公路、广(州)海(安)公路、沈大公路、福(州)温(州)公路,并对原有一些干线(川陇、川湘、川滇、川康、京唐等)公路进行改建。
1953~1957年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是公路建设稳定发展时期。
各级公路部门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公路队伍进一步充实发展,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确定了养护、分期改善和逐步提高的质量方针,确定了依靠群众、就地取材、大规模改善土路的原则,创立了泥结碎石加铺级配磨耗层和保护层的养护技术,推行木桥防腐、改良工具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路况。
在此期间修建了沈(阳)丹(东)公路、通(远堡)庄(河)公路、潍(坊)荣(成)公路、新藏公路等干线。
通车里程25.4万公里,有路面里程12.1万公里。
1958~1966年“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制定了“简易公路”的标准,公路里程猛增,但质量标准很低。
在此期间调整健全了公路机构和公路队伍、试验推广了渣油路面、双曲拱桥和钻孔灌注桩基础等技术成果。
重点修建了一些国防干线公路。
水(口)漳(平)线、德(州)连(云港)线以及中泥公路。
1965年底通车里程51.4万公里,有路面里程达30.5万公里。
1966~1976十年动乱时期,公路建设发展很慢,但渣油路面增长10万公里,还相应改善了技术标准。
绝大部分木桥梁改为永久性桥梁。
1976年底公路里程增长到82.3万公里,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公路修筑、管理和养护的影响与破坏,有的地区情况下降,工程质量事故和交通事故相当严重。
1977年至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日益为社会各方面所认识和接受。
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公路建设有了明显变化。
公路通车里程超过百万公里。
1978年通车里程88万公里,1980年全国通车里程只有88.8公里,1994年增至100万公里,实现县县通公路,97%的乡及78%的乡村通汽车。
1997年达121.6万公里,1998年127.8万公里。
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通车,改写了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高速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1989年02月16日西三一级公路竣工,是我国第一批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受次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进行施工的建设项目。
也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FIDIOC条款)进行施工和监理的公路项目。
1990年9月,京津唐高速公路通车75公里,是我国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第一条有国际标准的高速公路。
这些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公路的建设管理与国际化标准的接轨。
特别是西三公路的建设过程为后来的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监理及新技术运用提供了实际经验,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经典。
至1998年底通车高速公路有京石、京津唐、沈大、合宁、济青、开洛、广深、太旧、合芜、成渝、沪宁、桂柳、乎包、哈大、泉厦、石安、安新、西临等20余条。
1995年底通车里程2141公里,1998年底总里程6258公里。
桥梁工程的起源比路晚,但比现代公路的发展要早3000年。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桥梁的型式、设计、材料、艺术造型无不反应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工匠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建于605年,采用空腹式圆弧拱石拱桥,比欧洲的同类桥型早了1200多年,桥上雕刻艺术—包括拦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美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1053~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桥长800多米,共47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
此桥以磐石铺遍桥位江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是世界上绝对仅有的造桥方法,也是中外桥梁史上的一次勇敢的突破。
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潮子桥建于1169年,全桥长517.95m,共20墩19孔,上部有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种型式,还有用18条浮船组成的长97.30m 的开合式浮桥。
设浮桥的目的,一方面适应大型商船和上游木排的通过,并且也避免了过多桥墩阻塞河道,以至加剧桥基冲刷而造成水害,。
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论石桥之长、石墩之大、桥型之多及施工方法困难、工程历史之久,都是古代建桥史上所罕见。
著名的古桥还有:永定河上的卢沟桥、颐和园内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苏州枫桥,以及世界最长的吊桥1803年修建的都江堰安澜竹索桥(340m,8孔,24根竹索)和1706年修建的大渡河泸定桥(长100m,宽2.8m,13根铁索)。
1949年至今,我国现代桥梁得以高速发展。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的的建成显示了我国的桥梁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上又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为止,长江上已架起八条铁路大桥,最长为京九铁路九江长江大桥。
解放以来,我国在圬工拱桥及钢筋混凝土拱桥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1958~1960年在云南南盘江架起L=112.5m的长虹桥,1972年又被四川酆都县(重庆)的九溪沟大桥L=116m所刷新。
在拱桥建设过程中,创造和推广了不少新结构,1964年创建双曲拱桥,目前跨径在百米以上的共有16座,最大跨径150m(河南前河),湖南长沙浙江大桥,正桥横跨浙江,飞起橘子洲(全长1500m,对较大跨径的拱桥也有利地采取箱型拱,跨径百米以上的`有10座,跨度最大达170m(渡口市)。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梁式桥为现在最流行的桥型。
1970年河南首创建成L=52m的鱼腹形后张自锚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1976年建成的洛阳黄河大桥L=50m,全长3.4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公路桥梁。
近年来我国还修建了现代化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架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1980年建成的重庆长江大桥,共8孔,全长1000多m,最大跨径达174m,达到世界水平。
解放以来,我国共建各类公路桥6.6万座,计259.4万延米,如:开封、东明、三门峡黄河大桥,九江、黄石、铜陵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贵州界河大桥,万县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虎门大桥,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厦门海港大桥,武汉长江三桥,南京长江三桥,江阴长江大桥等。
桥梁施工以后再讲。
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1、数量少。
就国土面积来讲,密度低,只有印度的1/5,美国的1/7,日本的1/30。
2、质量差、标准低。
通车里程中,二级以上的公路占总里程的6%,单车道四级路占70%,等外公路占20%。
公路设施不全,抗灾能力差,每年水毁损失达几个亿。
而美国50年代中期开始有计划地建设高速公路。
80年代末高速公路达到8.6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速总里程的一半,占全国公路里程的1.4%,每车道宽3.5m,中间有4~5m 中央分隔带,有用1m矮墙分隔,有用常青矮灌木或草地分隔,道路5~6m有一块醒目的标识牌。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有高速的国家。
1932年建成波恩—利隆的高速路。
1939年二战以前,高速路3440km,88年联邦德国高速路达8721km(我国第一条刚刚建成),5万人以上城市及5万人以下城市90%通高速。
1995年高速公路里程11200km,占公路总里程的1.7%,构成欧洲最庞大的高速公路。
德国高速公路标准高,路基高一般小于0.5m,纵坡一般小于2%,很平缓。
平面线形没有10公里以上的长直线和急弯,而且不限车速,最高可达300km/h,一般(200~250km/h),行车十分舒服。
日本高速公路为(名)古屋—神(户)高速(第一条)。
通过世行贷款建设。
1956年通车。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这一年我国刚刚拉开人与人斗争的序幕—文化大革命。
开始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步伐。
一步就是10年。
(日本明治维新时,我国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就义)。
3、起步晚,发展快。
1995年底修建了5860km高速路。
1999年底修建了7600km 的高速路。
实现“一日之国”的夙愿。
2015年计划建成14000km的高速路。
加拿大二战后70年代初全长7500的东西干线通车,15年高速公路达1.6万公里。
二、公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八.五”计划国家确立“能源、交通、原材通信”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公路的高速发展及国家投资重视程度确切地说是在95年以后。
96~97年是国家投资最显著的一年。
国家计划投资1600亿元,后增加到1800亿。
而全国完成2128亿元。
一条路与一座桥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给当地带来纯粹的经济效益,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和地域的社会效益。
如台湾70年代建成了环岛高速,而现在在每一立交桥处都形成一个重要的工业城镇。
有力推动全岛的经济发展。
加拿大多伦多401号高速修建以前,居民区、商业区向北发展,而多伦多市现已成为全加最大的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