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和提高露天煤矿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劳动效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大中型露天煤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露天煤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必须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并应按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露天煤矿施工前,设计单位必须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说明设计意图与要求。
在施工期间,设计单位应派代表常驻施工现场。
在露天煤矿工程的施工中,当发现设计有缺陷时,普通问题应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商议解决;重大问题应及时报请设计批准部门解决。
当露天煤矿工程按设计建成后,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
在露天煤矿工程的施工中,应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露天煤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露天煤矿工程施工准备应分为项目工程施工准备和矿建工程施工准备。
在项目工程施工准备期间,建设单位应提出项目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项目工程方可开工。
项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完成下列工作:一、建设队伍的组建;二、总体设计和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三、前期单项工程设计的编制;四、投资和物资供应计划的落实;五、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六、前期征地和拆迁工作;七、必要的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准备工作;八、必要的前期施工图的编制。
在建工程施工准备期间,建设单位应提出矿建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矿建工程方可开工。
在矿建工程开工前,应按设计确定采场和排土场最终境界,设置永久标志。
严禁在境界内修筑永久性建(构)筑物。
移交时的矿建工程位置应设置标志。
矿建工程开工前,应清除采场前期采剥范围内的各种障碍物。
矿建工程开工前,应制定采剥、运输、排土的作业规程。
矿建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一、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和工程地质报告;二、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前期施工图;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四、批准的征地和拆迁文件;五、批准的铁道路线接轨、供水、供电等文件;六、批准的区域三角网点和水准点的测量成果;七、当地气象、地震资料;八、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土地复用的有关文件;九、已完成的必要的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准备工程的验收报告;十、大型设备的测试、验收报告;十一、1 :1000 或者1:2000 的采场地形图和剖面图,1:2000 或者1:5000 的排土场地形图,1 :500 或者1 :1000 的工业场地地形图,以及1 :2000 或者1 :5000 的矿区地形图。
本章合用于露天煤矿工程施工中管井疏干工程的管井施工及验收。
井巷疏干工程的井巷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疏干泵的安装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疏干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应相应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方可使用;尚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必须经试验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当管井兼作多种用途时,应首先保证管井的疏干功能。
管井施工中所采用的钻井设备,必须按设备的出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管井施工可采用冲击钻进法、正循环泥浆护壁钻进法或者反循环钻进法。
在有条件时,宜优先选用反循环钻进法。
在管井施工中,每钻进 30m 应测量一次井斜。
当管井深度小于 lOOm 时,井斜不得超过 1。
;当管井深度为 100~200m 时,井斜不得超过1.5°。
管井的直径,可按最终成径钻头的外径计算,也可直接进行实地测量。
管井的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
管井的钻进深度,可利用钻具、测井电缆等进行测量。
在钻井过程中,每钻进 30m、见基岩顶面或者见疏干层最低含水层底板时,应进行一次深度校正测量并合理平差,确定钻进深度。
管井的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层位的实际深度,其误差不得超过1.5‰。
管井的结构不得因管井的深度误差造成错层。
钻井过程中,应根据实得岩心、岩屑、岩粉绘制管井岩石柱状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岩心采取率应符合表 3.2.5 的规定, 且钻进回次岩心的连续缺失量不得超过 1.0m ;注;大溶洞充填物的岩心采取率可不受本表限制。
二、当管井采用反循环钻进法钻进时,每钻进 1m ,应取岩屑一次;每钻进 3m ,应取岩 心一次。
当管井采用冲击钻进法钻进时, 岩粉应按钻进回次采集, 每钻进回次的采集量不应 少于 2.o 垤,并应按分层缩分,各分层缩分后的样品量不应少于0.2kg 。
当在松散 层中钻进时,每一分层尚应采取大于 2.0kg 的颗粒分析样品。
当松散层分层厚度大于 4m 时,应每 4m 取样 1 个;当松散层分层厚度小于 4m 时,应每分层取样 1 个。
当管井在钻进过程中需使用套管时,套管的层数不得大于3 层,且每层套管 接触岩层段的长度不得超过 50m 。
钻井竣工后,必须即将进行电测井工作,并应进行分层解释。
当管井在无坍塌、无充填物的岩溶地层或者无坍塌,无充填物的裂隙地层中施 工时, 可不设置过滤器; 当管井在其他地层中施工时,必须设置过滤器,其倾斜度不得超过 管井的井斜。
过滤器的类型、材质、加工及孔管的轴向抗拉强度、径向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过滤器的垫条、缠丝、包网,必须选用防腐防锈、防污染水质的材料。
过滤器的充填材料,应选用等粒级的玻璃钢球、塑料球或者等粒级颗粒不少于 90%的硬质天然砂砾。
当选用硬质天然砂砾时, 其滚圆度应较好, 粒径不应小于含水层最多 粒级粒径的 7 倍。
充填材料必须清洗。
严禁采用泥岩、片岩、板岩及遇水膨胀、软化、分解 的软质砂砾作过滤器的充填材料。
管井过滤器孔管的顶端,应高出井口 o .2m 以上。
在管井中设置孔管过滤器,当管井无弯曲时,可不设置扶正器;当管井有弯曲时,应在弯曲段设置扶正器。
在管井中设置孔管缠丝填砾过滤器或者孔管包网填砾过滤器时, 必须设置扶正器。
扶正器的外径, 应小于管井直径或者护壁套管内径, 但其差值不得大于 lOmm 。
扶正器的设置间距应小于 30m 。
当井深不足 30m 时,应在最上含水层以上 lm 处和最下含水 层以下 lm 处各设置一个扶正器。
管井在过滤器设置完毕后或者在过滤器、测水管及其他测量系统设置完毕后,必须即将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即将填注充填材料。
填注充填材料时,应使用环形注料漏斗,冲洗液循环系统必须完备。
充填材料应逆水流填注,并应均匀、密实地分布在井壁与滤水管的环状间隙内。
对采用护壁套管的管井,在填注充填材料的过程中,应及时测量料面高度。
每当料面达到护壁套管底端以上 2m 时,即应起拔护壁套管一次,每次起拔高度应为1.5m 。
充填材料填注完毕后,料面应高出地面,并应低于过滤器孔管管顶。
管井附近应备有足够的备用充填材料。
过滤器的设置位置、 段数、 组合,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过滤器的长度不得小 于设计值,过滤器的综合孔隙率与设计值的误差不得超过 10%。
岩土类型 岩心采取率(%)溶洞充填物>30半胶结岩石>60砾(碎)石 >40完整基岩 >70粘性土 >70砂 >50管井成井后必须及时进行洗井。
洗井方法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钻井工艺确定并宜按表3.4.2 选择。
洗井工程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一、当采用 150%的设计抽水量抽水时,开泵后 5mln 时的含砂量小于20ppm 。
二、当采用设计抽水量抽水,且抽出相当于管井容积的水量后,历时O .5min 时,最大含 砂量小于 50ppm ;历时 2min 时,水中惟独含砂痕迹;历时 5min 后,水显清澈。
当采用设计抽水量检验洗井工程的质量时,应进行两次试抽。
后一次的 8h稳定抽水量不应超过前一次 8h 稳定抽水量的5%。
洗井合格后的管井应砌筑井台, 并应高出地面 0.2m 以上。
在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段,井台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在井口的孔管与井口管间,应设置可拆卸圈盖。
待用管井的井口,必须妥善封盖。
管井疏干工程的验收,必须按钻井、成井、洗井、护井程序进行,并应分别提出验收报告。
前一工程未经验收合格, 严禁施工后一工程。
管井疏干工程全部竣工后,应 进行总验收,并应提出总验收报告。
钻井工程的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管井井口标高与设计标高的误差应小于 0.Im ; 二、管井泵室底部标高的误差应小于 0.1m ; 三、管井的直径不应小于设计值;四、管井的垂直度偏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五、提交 1:200 的管井岩石柱状图、钻井班报、岩心鉴定与颗 粒分析资料和钻井工程验收报告。
成井工程的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洗井方法空气压缩机洗井法或者活塞分段洗井法CO 强设空气压缩机洗井法或者 CO 强汲焦磷酸钠2 2空气压缩机洗井法或者活塞分段洗井法钻进工艺 局部反循环钻进 全自动冲击钻进冲击跟管钻进 泥浆护壁正循环钻进 泥球护孔钻进 局部反循环钻进泥浆护壁正循环钻进 泥球护孔钻进含水层特性松散层岩层一、过滤器的长度,孔隙率,充填材料的用料、粒度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二、设置过滤器时,其底部应低于相应含水层的底板;三、扶正器规格,设置的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四、提交管井结构实际资料、成井班报和成井工程验收报告。
洗井工程的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按设计抽水量抽水时,水显清澈;二、抽水量达到设计要求;三、提交洗井班报、抽水历时曲线和洗井工程验收报告。
护井工程的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井口平台高出地面 0.2m 以上,符合防洪要求;二、井口封盖完好;三、提交护井班报和护井工程验收报告。
管井疏干工程的总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管井疏干的综合疏干功能满足设计要求;二、各施工阶段原始资料、图表文字资料、工程验收报告齐全;三、提交管井疏干工程总验收报告。
边坡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经批准的边坡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
采场的到界边坡施工前,应进行补充勘探,查明边坡的地质构造、弱层的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以及岩层的渗透系数。
补充勘探的钻孔深度,应超过开采煤层底板以下30m,或者估计最深滑动层 (面) 以下30m。
边坡工程施工前,应建立边坡工程技术监测网。
露天矿施工中,应及时进行与边坡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查明边坡岩层的岩石名称、颜色、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岩层的产状、含水状态,软弱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的特征;二、查明与边坡稳定性有关的地质构造;1 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及破碎程度、断层面的特征、充填物,断层与地下水的关系;2 裂隙的性质、产状、发育程度,裂隙带的宽度及充填物;3 摺曲的形态、类型、产状、特征;三、查明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风化程度及其与硬岩的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四、查明出水点的位置、流量变化、水质、水源及补给途径;五、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裂隙或者岩溶发育状态及特性;六、评价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七、查明冻土层的性质、厚度及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