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周练试卷

地理周练试卷

地理周练试卷2009高三地理班专用编审:冯友红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夏季,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

“白夜”的最低纬度是49度。

据此完成1~2题:1.“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明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散射作用D.透射作用2.如果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匀速的,那么我国“北极村”漠河镇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大约是A.一个月左右B.两个月左右C.三个月左右D.六个月左右3.2008年新春佳节前夕,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暴雪冰冻灾害。

有关专家认为,“拉尼娜”是导致此次极端天气现象的原因之一(“拉尼娜”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的异常偏低现象),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下图是40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7题。

4.如图所示时间,关于A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盛行西北风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5.下列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正处于枯水期B.此时正处于汛期C.北岸泥沙淤积严重D.径流比较稳定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斜成谷,背斜成岭B.①处可找到石油C.③处可能为变质岩D.②处比①处更不易被侵蚀7.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可能正确的是A.甲一Ⅲ B.乙一Ⅳ C.丙一Ⅱ D.丁一Ⅰ读下图,回答8~9题。

8.影响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9.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C.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lO.读下表判断,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B.甲地人口再生产状况与巴西相近C.乙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D.丁地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11~12题。

2008.12.1214甲乙③ 41°N,90°E 2 200~2 600 m11.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12.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3~14题:13.图①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②可代表的国家类型分别是A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B .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C .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 .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14.图②反映了该市A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 .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 .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读图回答15题。

15.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作用方式分别为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石房、办公室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读“某城市区域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6题。

16.城市中心区工业规模最大的阶段是A .T 1B .T 2C .T 3D .T 5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A.商业用地 B .工业用地 C .政府机关用地 D .居住用地 18.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 .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 K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 .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

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右图,回答19~21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右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气压高低的对比关系为:B>A>D>CB.若右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A附近等压面向上凸出,C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C.如果右图表示我国夏季季风环流,则b为东南风或西南风D.如果右图表示城市风,那么b表示由城市吹向乡村的风20.若上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图示区域处在北半球B.A气压带是由于冷热差异形成的C.B气压带是由于冷热差异形成的D.受b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21.若上图表示地球上的海陆问水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循环在三种水循环模式中水量是最大的,所以也称大循环B.A地表示陆地,B地表示海洋C.c环节表示降水,b环节表示径流D.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造的是b环节22.右图为水源污染的主要途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水循环过程判断,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图中的A.f B.s C.j D.z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4.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25.我省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相比A.城市化起步晚 B.城市化速度快C.城市化水平高 D.逆城市化现象严重26.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

“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B.有效利用地形C.使交通更加便捷 D.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7. 读世界某地区某季节局部气压形势图,图中AB为某时刻的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B处轮船上船员观察到物体的影子朝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与B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3)在乙图中完成日照图。

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4)该季节,①②两地温度较高的是,其原因是。

(5)与F洋流有关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28.读某地区气压形势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中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

29. 读图,回答问题:(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

30.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图中功能区分别是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平滑曲线连绘出甲、乙两地点间的等高线。

(2分)(2)、图中功能区B最可能是,判断的理由是什么?(4分)(3)、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功能区c布局的合理性在哪?(4分)(4)、试分析河流在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4分)地理周练九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二、双项选择题答案:三、综合读图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7.每小点2分,本题共14分。

(1)西北 (2)(23026/S 00 ) 1800~00~1800(全球为同一日期) (3)见右图(4)① ①地受暖流影响,②地受寒流影响 (5)纽芬兰渔场28. 每点2分,本题共12分。

(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2)由A 至B 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 至B ,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29.每小点2分,本题共20分(1) 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河流径流量小;夏汛突出;河流流程短,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

(答两点得4分) 原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水沿途蒸发、下渗及用水使下游河流水量减少。

(每点2分,共6分) (2)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4分); (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6分)30.每小点2分,本题共14分。

(1)画图略:连线为平滑曲线,凸向河流上游 (2分) (2)居住区 B 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 (4分) (3)C 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4分) (4)提供水源;交通便利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