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酒钢建厂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酒钢建厂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酒钢建厂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酒钢建厂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在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美好雨季里,我们在这里举行庆祝酒钢建厂50周年大会。

首先,我代表酒钢总公司,向莅临酒钢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说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则表示的感谢!庆祝酒钢建厂50周年,回顾酒钢50年来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要缅怀几代人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的历史,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热爱酒钢的满腔热情;就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整军和带领全体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社会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时代精神,为打造百年酒钢基业而奋斗!酒钢50年的发展,靠的是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

特别是民主化以来,酒钢资阳的每一步健康发展及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和各兄弟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弟和能够帮助。

在这里,我代表酒钢总公司,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酒钢的各级领导、兄弟企业和伦理各界人士,向为酒钢发展做出贡献的乌海老前辈,向酒钢的团员青年及家属,表示敬意的感谢和诚挚的感激敬意!酒钢始建于1958年。

50年来,几代酒钢人风雨同舟,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改革创新,经历了起步创业、徘徊求进、配套建设和快速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经受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与磨难和市场经济的奋争与洗礼,终于把酒钢建设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化钢铁基地。

1958年,酒钢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按年产钢200万吨的规模开始建设。

以鞍山冶建总公司为主体的五万多名建设者,积极响应执政党的号召,为发展战略西北钢铁事业,从网罗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雄关脚下。

在十分艰苦的之下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个人风格创业者们以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概,提出了“苦战三年,基本建成酒钢”的宏伟目标。

酒钢人白手起家,因陋就简,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1961年初,由于资金不足,生活困难,被迫缓建。

1962年5月酒钢下马,人员疏散。

1964年后酒钢恢复建设后,围绕1号高炉进行了配套基本建设。

1970年,经过“全国抬酒钢”的“大会战”,1号用高炉终于实现简易出铁。

由于工艺不配套,有铁无钢,连年亏损。

1975年,酒钢又一次开始配套建设,期间几经波折,举棋不定,陷入长期徘徊的低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所,酒钢人始终没有放弃同命运的抗争,酒钢的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红矿选矿工艺难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酒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攀钢决策者制定了“分步建设、逐步配套、滚动发展”的思路,1983年开始次年炼钢配套和炼钢工程建设,到1985年底,酒钢人梦寐以求的炼钢厂终于建成投产,当年实现扭亏为盈,从此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结束了长达20多年徘徊求进的被动局面,开始了持续稳步的发展。

1986年至2021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酒钢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在甘肃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能下才,通过“拨改贷”政策筹集资金。

先后建成了炼钢连铸、高速线材、2号高炉、3号烧结机、中板等工程项目及公辅设施,形成了铁、钢、材综合配套的生产能力,使酒钢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为酒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empirenews.page--]“九五”以来,酒钢全面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组建了企业集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宏兴股票成功公开上市。

以第二条高速线材工程、黑沟矿工程、炉卷工程、不锈钢工程、碳钢薄板工程、发电机组工程、嘉策铁路工程、榆中和翼城钢厂国内外以及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大规模项目建设相继建成投产,酒钢的技术装备全面升级,产品结构中不断优化。

积极发展战略非钢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XX年,钢产量突破700万吨大关,销售收入达到30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35亿元。

酒钢通过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嘉峪关本部、山西翼钢和鳞藓兰州榆钢三个生产基地,企业综合自身实力明显增强。

到XX年底,拥有资产总额41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33亿元。

今天的酒钢不仅形成了酒钢超大型钢800万吨、销售收入350亿元的规模,而且从一个专一单纯生产型的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煤电、物流运输、机械制造、建筑安装、建材耐材、焊接材料、房产开发、酿酒、种植养殖、餐饮旅游等多种产业,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XX年,酒钢在全球钢铁企业钢铁行业中排名第42位,在国内钢铁企业中所排名第16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72位,累计多年成为甘肃省利税大户之一。

在酒钢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住房条件、状况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显著改善,文化性设施基本配套,职工思想、文化和技术素质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回顾酒钢50年基础建设和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老一代酒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呕心沥血和培育汗水凝结和培育了“铁山精神”。

特别是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无论是在艰难曲折的前20年,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此后30年中,始终不渝地为酒钢的前途命运呕心沥血,为酒钢的发展壮大奋斗拼搏。

没有历任酒钢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和广大职工的勤奋工作,就使酒钢形成今天的发展规模和竞争优势;没有老一代酒钢人奠定的良好基础,我们就不会从那时起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我们更不会忘记,酒钢的每一步前进和蓬勃发展,都深深地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凝聚着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同志对酒钢建设作出过重要批示。

邓小平、xx、xx等中央老干部一把手同志亲自视察过酒钢。

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指导工作。

党和政府领导同志党员的关怀和支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能够帮助,为酒钢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酒钢女孩子扎根戈壁,献身祖国钢铁事业的市场信心,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以更加坚实的步代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酒钢的5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50年,是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50年,是敢为人先、执著创新的50年。

酒钢50年的峥嵘岁月,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多彩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艰难困苦千秋业,顶天立地酒钢人”,既是对创业和创新历史的高度概括,也反映了酒钢坚忍人钢铁报国的坚强信念和心声。

酒钢50年的风雨砥砺,是一部用心血和汗水凝结成的宏伟史诗让世人品味。

艰苦创业、勇于忠贞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将成为酒钢独具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鼓舞酒钢人奋发向上,推动酒钢的事业扬帆远航![!--empirenews.page--]50年的普及教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这是构建核心价值观,战胜各种困难和违约风险,不断取得高智商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50年来,我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所办企业,党政工团密切配合,整体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

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战略和稳定的关系,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弘扬铁山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我们锤炼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形成了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较好局面。

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4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颁8名,省部级劳动模范26名,有420世界领先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560余个。

酒钢也先后荣获“全国优良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雷圣思想政治工作名企”、“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楷模暧昧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我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50年的普及教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这是新时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市场竞争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之宝。

在创业之初,酒钢人挖地窝子,住马架房,在戈壁荒滩上战是风沙,斗酷暑,抗严寒,肩扛手拉,土法上马;在坎坷的建设中,酒钢人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艰辛,不畏挫折,无怨无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酒钢人不因地偏而无远志,不因境差而无追求,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50年来,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酒钢人始终胸怀大业,矢志不渝求生存,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放弃不气馁,不动摇不停步。

“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酒钢人不屈不挠,为祖国的公益事业钢铁事业奋斗拼搏。

50年的普及教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这是在市场经济中,迎难而上,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外贸企业核心传动系统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是党的开放政策给酒钢带来了新生与活力。

酒钢人对改革创新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鲜明的认识。

从扩大生产经营选择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到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酒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创新。

我们坚持以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企业重编管理为主线,全面深化内部改革,努力转换经营机制;进行整修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促进了企业战略性重组;实施了精干主体、减员增效、增资减债、流程再造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深化劳动、分配、人事、保险等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切合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再造一个新酒钢的目标。

50年的普及教育启示我们,必须严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这是构建相融企业,打造百年基业,很慢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我们抢抓历史商业机会,瞄准先进目标,坚持走高起点、精产品、高质量、高效益之路,调整产品、产业和产权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军用升级步伐。

我们积极发展战略非钢产业,促进经营多元化。

我们实施了超前的资源战略,形成了矿产资源长期稳定供给的重要森林资源保障。

我们坚持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注重环境保护。

我们坚持以本土市场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努力改善中国经济技术指标,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107项,申请技术专利25项。

有六个实物产品获全国石油化工实物质量“金杯奖”或“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三个获选主打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百余种钢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标准,部分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并打入国际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