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复习归纳

微生物复习归纳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原核类:三菌(蓝细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即蓝藻,所以有时也称一藻、二菌、三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形体小,比面积大。

吸收快,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比较G+和G-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革兰氏染色法: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原理: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基本上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较低。

层次也少,故其细胞壁较薄,壁上的空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亦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的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2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描述?(提示:细菌菌落总的特征以及具有特殊结构时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湿润、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及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

4 放线菌的菌丝类型有哪些?各有何功能?基内菌丝: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气生菌丝:多核菌丝生成横隔进而分化形成孢子丝孢子丝:第三章真核微生物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可形成哪几种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酵母菌:无性孢子包括掷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有子囊孢子霉菌: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

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3 试设计一表格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提示:从细胞壁成分、破壁方法、营养喜好、最适生长pH值、菌落形态特征、主要繁殖方式等方面比较)。

5.名词解释真菌:一类低等的真核微生物,没有光和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酵母菌:一群能发酵糖类产能的单细胞真菌。

霉菌:丝状真菌的总称。

假酵母:生殖方式仅有无性繁殖。

假菌丝: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细胞不立即分离而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称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为假菌丝。

黏菌:亦称菌虫,营养方式及生活史近似于原生动物,形成子实体的特性又通常近似于真菌。

卵菌:营养体为单细胞或菌丝体。

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或肽聚糖。

第四章病毒1 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形体微小无细胞结构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生活。

有感染性在细胞以外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的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型壳体,复合对称型壳体2 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期有何特点?用病毒的稀释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所吸附的病毒至多只有一个。

待病毒吸附后,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

潜伏期(潜伏期前一段,受体细胞内检测不到感染性病毒,后一段感染性病毒在受体内急剧增加。

)裂解期(感染性病毒数量剧增)平稳期(受染细胞将子代病毒颗粒全部释放出来,病毒效价稳定在最高处的时期)4 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

温和性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值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共存。

6 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

温和性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值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共存。

裸露病毒:包膜病毒:毒粒: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即为原噬菌体。

溶源性转变: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

噬菌斑: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噬菌斑。

病毒效价:待测样品中病毒数量通常以单位体积病毒悬液的感染单位数目来表示。

亚病毒因子:含核酸或蛋白质侵染因子的一类简单病毒。

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共价闭合的单链RNA分子。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缺损,需要依靠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值的亚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仅由蛋白质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3 列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各一种。

并指出培养基主要组分的作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牛肉膏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

高氏一号培养基:(放线菌):可溶性淀粉、硝酸钾、氯化钠、磷酸一氢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水。

可溶性淀粉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

马铃薯培养基(真菌):马铃薯、蔗糖、琼脂、水。

马铃薯主要提供碳源,蔗糖提供能量。

4从培养基的功能、物理状态、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等不同角度,培养基各有哪些种类?(各类培养基要求附上名词解释)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培养基可以分为: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

2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确定。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可以分为:1固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呈浆糊状的培养基。

3 液体培养基:呈液态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功能培养基可以分为:1基本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成分。

2加富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配置而成营养更为丰富的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已达到选择目的。

4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而将目的微生物的菌落与平板上其它微生物菌落区别开来。

5选择压力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已达到选择目的。

6 极端微生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盐或高碱等。

7 名词解释:碳氮比:碳源和氮源的比值。

化能异养微生物: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释放出能量。

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基团转位:此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ATP提供能量,并会对转移物质进行修饰。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1 什么是发酵?什么是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产能方式的异同?发酵是指在能量代谢或生物氧化过程中以自身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受体的产能过程。

呼吸是指从葡萄糖或其它有机质脱下的电子经过一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

异同: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且获得较多的能量;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且获得少量能量;发酵:不经过电子传递链,而是直接交给另一个内源有机物,同时获得很少量的能量2 什么是生物固氮作用?试述细菌固氮作用机制和必要条件。

固氮作用是指固氮微生物依靠其固氮酶系催化大气中分子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N2 + 8H+ + 8e- +(18-24)ATP ----- 2NH3 +H2 +(18-24)ADP + (18-24)Pi必要条件:1、结合Mg2+的ATP2、还原底物N23、还原氢及其载体4、双组分固氮酶复合体5、厌氧环境5 名词解释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

细菌沥滤(或细菌冶金):人们利用氧化亚硫铁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等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的细菌,将硫化矿中的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盐,从金属矿中浸出的过程。

混合酸发酵: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的一些菌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变为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试述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开始有一短暂时间,细菌数量并不增加,随之细菌数目增加很快,既而细菌数又趋稳定,最后逐渐下降。

在生产实践上,已广泛用于酵母菌体的生产,乙醇、乳酸和丙酮 - 丁醇等发酵。

以及用假丝酵母进行石油脱蜡或是污水处理中。

3 什么是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或:举例说明,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将抗生素分为那几类?微生物对化学治疗剂的抗性机制有那些?)化学物质,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他们。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

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4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有那些?各种方法适用那些物品的灭菌?(或:在实验室,培养基、玻璃器皿、室内空气常选用什么方法消毒或灭菌?)烘箱加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玻璃器皿巴斯德消毒法:牛奶、乳制品紫外线:实验室空气冷冻法:新鲜食品5 名词解释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的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是一种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步培养: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试比较大肠杆菌中F质粒存在的几种方式及几种常见的杂交结果。

游离态:可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主复制整合态: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特定部位,并与宿主染色体同步复制3、ATCC是什么组织?试述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

ATCC美国组织培养库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为了达到长期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核心问题是必须降低菌种变异率,而菌种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繁殖过程,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微生物处于新陈代谢最低水平,生长繁殖不活跃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