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3.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

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色?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第二课时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一、品读《燕子》(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

(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

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出示两幅图(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

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

为我们带来了乐趣。

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春天的使者三.总结: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

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四、略读《古诗两首》(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

(五)学习《春日》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2、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第三课时品读《荷花》和《珍珠泉》品读《荷花》(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①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②荷叶是什么样儿的?③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是描写的?(出幻灯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①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

(出幻灯句)1.荷花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

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B.“碧绿”写出了什么?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D.齐读。

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E.导读。

(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①给“冒出来”换个词。

②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③导读。

(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

(揭示三幅图画)①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②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③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出幻灯句,齐读)5.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①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②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③(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

齐读第三句。

④导读。

(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三)学习第三节(出幻灯图)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出幻灯句)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美)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充满活力)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