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解析版

金陵中学2021届高二年级学情调研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一、单向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NH3B. SO2C. NO2D. N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是: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例如氢气,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气;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小,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氨气。

A、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正确;B、SO2也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C、N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正确;D、NO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判断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C. NH3通入AgNO3溶液中D.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答案】B【解析】NO2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将FeSO4氧化成Fe3+使溶液呈黄色,A错;CO2与CaCl2不反应B项正确;NH3通入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NH3过量沉淀溶解,C错;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D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发生反应,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B.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 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做食品漂白剂【答案】C【解析】【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因此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故A错误;B.二氧化硅能和HF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故B错误;C.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且不会生成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因此ClO2被称为“绿色消毒剂”,所以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C正确;D.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钝化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 CCl4、乙烯都能使溴水颜色变浅B. 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氯水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C.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双氧水或通入氧气,铜粉都会溶解D. 铁、铜放入冷的浓硫酸中,表面都没有明显的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四氯化碳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属于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B.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氯水,亚硫酸被氯气氧化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苛性钠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二者原理不同,故B错误;C.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双氧水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能够氧化铜生成硫酸铜,铜粉溶解;通入氧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氧化铜生成硫酸铜,铜粉溶解,原理相同,故C正确;D.铁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钝化,无明显现象,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而不是钝化,只是反应速率缓慢而已,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C。

5.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中,其中正确的是A. 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 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 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 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 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 4Cl,所以不能用于制备氨气,A错误;B、③可用于氨气的发生装置,B正确;C、②中的漏斗位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C错误;D、④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氨气的制备、收集、检验6.下列有关离子的鉴别、检验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A.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l-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Mg2+C.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D. 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CO32-【答案】A【解析】【详解】A.AgCl不溶于硝酸,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l-,故A正确;B.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镁沉淀,也可能为其他白色沉淀,如氢氧化铝沉淀等,故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故C错误;D.原溶液若含有HCO3-,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先加稀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溶液。

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2H++H2O2 = 2Fe3++2H2OB. 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2O H2↑+C12↑+2OH-C. 铁和稀硝酸反应:Fe+ 2H+=Fe2++ H2↑D. 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溶液呈中性:H+ + SO42- + OH-+ Ba2+ = BaSO4↓+H2O【答案】AB【解析】【详解】A.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故A正确;B.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12↑+2OH-,故B正确;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会生成氢气,硝酸足量生成硝酸铁和一氧化氮,硝酸少量生成硝酸亚铁与一氧化氮,故C错误;D.恰好反应呈中性,说明氢离子的量和氢氧根离子的量相等,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SO42-+2H+=BaSO4↓+2H2O,故D错误;故选AB。

8.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A. Si、P、S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大B. 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 Na、Mg、Al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强D. 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A.Si、P、S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由于原子序数O>N>C,则原子半径C、N、O逐渐减小,故B错误;C.Na、Mg、Al为第三周期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金属活泼性:Na>Mg>Al,则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Na>Mg>Al,故C错误;D.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大,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故D错误;故选A。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两倍,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是短周期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 原子半径:X<Y<Z<W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两倍,若为2个电子层,X为C元素,若为3个电子层,X为S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增大可知X只能为C元素;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可知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Z为S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Cl元素;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y,即4+6=y+7,可知y=3,则Y为Al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Al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不是Cl,故A错误;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X <W<Z<Y,故B错误;C.非金属性Cl>S,则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故C正确;D.Y为Al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硫酸与高氯酸不能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C。

10.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

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N上有气体放出B. M为负极,N为正极C.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D.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M到N【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M为负极,N为正极,且N极上有H2放出,导线中电流应从N到M。

11.下列各组烃中,所取质量一定时,无论以怎样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燃烧生成的CO2为一定值的是()A. 甲烷、乙烷B. 乙烯、丁烯C. 丙烯、丙烷D. 丙烷、丁烯【答案】B【解析】【详解】各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则说明混合物各组分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若均为烃,则H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即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

A.甲烷和乙烷的最简式不相同,不满足条件,故A错误;B.乙烯、丁烯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故B正确;C.丙烯与丙烷的最简式不同,不满足条件,故C错误;D.丙烷、丁烯的最简式不同,不满足条件,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本题要注意前提条件是质量一定,注意与物质的量一定的区别,物质的量一定,则表示混合物各组分中的碳原子数相同。

12.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A. 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B. 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 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答案】D【解析】【详解】A.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一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错误;B.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B错误;C.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C错误;D.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D正确;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