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普文言文拓展阅读(含详细答案)

赵普文言文拓展阅读(含详细答案)

[参考答案]一.1、D2、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

②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3、手不释卷4、以天下为己任5、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赵普:皇上啊,天下英才应为您而用,岂可无端……太祖:朕念你一片赤胆忠心,准奏!二.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8、D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三)17①,习:熟悉,精通。

②,发:打开。

③,为:担任,当。

④,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常用读书勉励他。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子,拿出书来,读一整天。

③,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拾起来拿回去。

19,一是刚毅果断,不像其他为相的龌龊循默(固执己见不团结人或做好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是有识人之明,且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举荐合适的人。

20,赵普恪尽职守,为国家延揽人才,不以太祖好恶为准,可以看出赵普的大公无私。

太祖不用,赵普仍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可以看出赵普的坚毅果敢。

太祖开始不理解,最后明白了他的心意,可以看出太祖能够知错就改,也可以看出太祖欣赏他的为人品格。

四、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

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

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四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

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

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

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

"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

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

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迁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

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

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新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

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其任尚书左丞。

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

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时,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

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

时人称吕余庆为谨厚者。

16.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 不止(每处2分,共4分)17.①一向,向来②离开③脸色④期望,盼望(每个词1分,共4分)18.C(2分)19.①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

②身边的人都感到惊恐(害怕)。

(“竟”“从”“左右”“震恐”各1分,共4分。

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五.宋太祖经常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一次,有几个臣子有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于是就召见了。

但是召见之后,他们上奏的都是写很普通的事情。

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为什么。

一个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

”宋太祖更加生气了,顺手抄起边上摆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你揣个牙齿,怎么还想保留证据告我还是怎么着?!”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不会去桩告陛下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

”宋太祖转而明白又高兴起来,赐那个大臣一些黄金一帛安慰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卒用其人(终于、最终)(2)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曾、曾经)(3)上怒,诘其故(责问、诘问)(4)自当有史官书之(写、书写、记、记载)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太祖乃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普又以其人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苛政猛于虎也解析:A.表转折,相当于“却”B.才/却、竟然C.把/因为D.在/比3.翻译下列各句。

(6分)(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分)译文:赵普脸色没有改变(或“面不改色”),跪下去(或“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了家(或“拾起撕碎的奏章回了家”)。

(“颜色”译为“脸色”,1分;整体翻译顺畅,1分)(2)臣以尚急于弹雀。

(2分)译文:我认为(上奏的事)比你打鸟(或“用弹弓打鸟”)的事还要急迫(或“紧急”)。

(“以”后面补上省略成分,翻译为“认为上奏的事”,1分;“尚急于弹雀”翻译为“比你打鸟的事还要急迫”,1分)(3)汝怀齿,欲讼我耶!(2分)译文: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想要告我的状吗?(“怀”翻译为“把……放在怀里”,1分;翻译顺畅,1分)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3分)示例一:他们遇事都镇定自若(或“沉着冷静”)(1分)。

赵普在太祖盛怒而撕碎奏章时,面不改色,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1分);某臣在太祖因盛怒而打掉他两颗牙齿时,慢慢地弯腰拾起牙齿放在怀里(1分)。

示例二:他们都能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1分)。

赵普不顾太祖盛怒极力为国家举荐人才(1分),某臣不顾太祖盛怒劝谏太祖不要耽于游乐,要关心国事(1分)。

阅读《赵普》,完成第1—4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D )(2分)A、少习吏事学而时习之B、跪而拾之以归先帝不以臣卑鄙C、家人发箧视之发闾左谪戍渔阳D、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徐公来,熟视之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 译文: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分) 译文: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手不释卷(1分)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以天下为己任(1分)三、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3分)不相同。

“卒用其人”中的“卒”意为“终于、最终”;“七月卒”中的“卒”意为“死”。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3分)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1分)选文概括: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每点1分)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

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呢。

于是屠夫就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爬上树去找鱼钩,狼的遭遇也不免太可悲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

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