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案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能的概念,说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描述客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说明改变内能的途径,认识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试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画折射光路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

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热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
冰也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引入: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
3. 用手搓
4. 用手焐
5. 在地上摩擦
6. 用锤子不断敲击
7. 反复弯折8.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
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解释: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
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
的多少。

联系与应用:
⑴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3、练一练
1.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水蒸气而成小液滴。

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

4、课堂小结
●内能的概念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内能的大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怎么区别?
四、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