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

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孝敬父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配乐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拍手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借助拼音识字,。

2、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读准“资”、“曰”、“薄”、“夙”、“凊”、“馨”。

3、齐读,个别读,去掉拼音连词读。

三、再读解文意。

1、师生合作读,一人一句,或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

2、自由看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

解释词语“君”、“严”、“敬”。

四、复习《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敬父母的语句,学生齐读。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五、观看配乐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

六、老师小结:黄香的孔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那你是怎么做的?请上台说一说。

表扬班上做得好的同学。

七、全班拍手读韵文,试背诵。

八、作业:把韵文背给家长听,每天至少为家长做两件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前半学期所学的韵文,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指导背诵。

2. 增强学习韵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采取多种竞赛方式,复习巩固所学的韵文,增强学生的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千字文》已有半个学期了,大家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学习,认识了许多汉字,了解了不少的历史知识,也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进行竞赛,看谁的千字文知识最丰富。

二、学生自由读韵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体会。

可以说说能背诵哪些语句,认识了哪些汉字,懂得了什么道理等。

三、开展各种竞赛,评出学习小能手。

1、小组开火车接龙读韵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火车顺利衔接。

2、学生自由组合,上台诵读或背诵韵文。

3、老师给提示词,学生读韵文。

如:介绍水果和蔬菜的是——,雨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关于宝剑和明珠的是——,关于诚实、气度宽广的是——,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是——,教育我们有错就改的是——,告知我们善交朋友的是——,关于日月星辰的是——……4、一人读前半句,指名读后半句。

如:学生甲读川流不息,随他请伙伴读后半句。

5、指名说一个字,其他学生抢答相应的词语。

如:女——女慕贞洁,男——男效18才良,龙——龙师火帝,金——金生丽水,羊——诗赞羔羊……6、击鼓传球背千字文。

老师背向学生敲打铃鼓,突然停止的时候,皮球在谁的手上,他就背诵3句千字文。

四、实践运用:说说下面的情景下,该用哪一句千字文。

1、小兰的妈妈生病了,她没有给妈妈煎药,这时要教育她——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2、当看见小东只顾游玩,不做作业时,应该劝说——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教学内容: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举止要文明。

3、教育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修养。

课前准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合作读。

二、小结前段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自由看注释,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多形式诵读,加强记忆。

三、按以上方法学习新韵文。

1、出示韵文,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语句,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2、同桌互读,评价优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

3、分小组读,重点是指导读准“笃、慎、竟”。

4、看注释,理解文意。

5、联系实际说说小学生怎样穿戴才算是仪态端庄。

如:红领巾的佩戴,衣服的着装等。

6、老师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师生合作读,师读前2个字,生读后2个字,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8、从所学韵文中找出哪些字与班上同学姓名相同的,请该同学读相应的语句。

如陈美茵同学读“笃初诚美”,陈源基同学读“荣业所基”,陈思越同学读“容止若思”,邓嘉宜同学读“慎终宜令”。

再集体读一读。

9、小组围成一个圆圈,一起手脚合作打节奏读,并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内容: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教学过程:一、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韵文,让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指名读,相机纠正音“仕”、“摄”、“存”、“殊”的读音。

理解“仕”、“从政”、“益咏”、“摄职”的意思。

3、同桌相互合作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4、指名开火车轮读,指名领读,齐读。

二、品读韵文,理解文意。

1、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2、学生自由看注释,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3、指名结合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与人之间如何才能和睦相处。

4、师带领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学优登仕(男:登仕)。

6、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7、练习背诵,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

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 能够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道理,如家庭相睦、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朋友之间要相互促进等等,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傅” “切”“箴”等字。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4、听故事《李绩焚须》,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5、读读交友名言警句。

四、巩固诵读。

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请学生结合课文所讲内容,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为规范,比如:以礼相待、尊敬师长、疼兄爱弟、志同道合等等。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六课教学内容: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了解“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们懂得顺应自然,保持真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进行配乐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4、这一段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5、所谓修身养性,就是指生活中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是指书中哪一句?6、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精神上的追求,向往高尚,内心充实。

让我们记住这么好的建议。

四、巩固诵读。

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结合课文所讲内容,介绍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历代逆境中讲究节、义、廉、退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七课教学内容: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些文段,掌握一些字词,尤其是具有文化韵味的语汇。

2.诵读文段,培养对偶的语感和文言的节奏感。

3.初步了解古代都城、宫殿的常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培养学生对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邑”“邙”“渭”“泾”“郁”等字。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古代中国都城的瑰伟壮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 “邑”“邙”“渭”“泾”“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出示牡丹和兵马俑两张图片以及洛阳、西安两座城市的名字,请同学连线,进而请他们讲一讲关于兵马俑和牡丹的相关知识。

2、出示洛阳城、长安城的图片,范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告诉学生,课文描写了古代都城的情况。

3、课文第二句“背邙面洛,浮渭据泾”,讲的是洛阳、长安的地理位置。

4、请学生谈一谈首都北京的知名建筑,如: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坛、地坛、水立方、鸟巢等等,播放一段关于故宫的视频,告诉学生古代都城内的宫殿相当有特色。

5、出示“图写禽兽,画彩仙灵”的宫殿图片,告诉学生,课文就是描写古代宫殿的情况,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请学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此时的感受。

四、巩固诵读。

赛读、配乐读、男女生对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八课教学内容: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够背诵本课内容。

2.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品味和体会优雅精致的古典文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