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80%为大脑半球出血,20%为脑干和小脑出血。
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出血量小可表现为某一症状和体征,出血量大发病后立即昏迷,出现脑水肿或脑疝。
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也较凶险。
主要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
特异检查:头颅CT 、MRI 脑脊液DSA
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
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外伤坠床
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
2.1清醒患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2.2昏迷或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
3 体位与活动: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3.1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病情稳定后尽早康复锻炼。
3.2指导患者避免做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如用力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
3.3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
4..加强基础护理
4.1眼睛护理: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可引起角膜损伤,可使用眼药水滴眼
或眼膏涂于眼部,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4.2做好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保持口腔会阴清洁。
4.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危患者加强翻身使用气垫床,
预防压疮。
4.4保持大小便通畅,3天无大便患者可用轻泻剂,忌高压大剂量灌肠。
5.呼吸道管理
5.1协助翻身、拍背(无禁忌时),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
5.2对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备口咽通气管及负
压吸引装置,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切开术。
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三)病情观察
1 监测症状及生命体征:注意头痛、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
2 遵医嘱监测神经系统体征:意识(GCS)、瞳孔、肌力、语言、反射。
(四)专科护理
1 安全护理意识障碍、年老体弱等患者,嘱家人24小时陪护并做好交接
班工作;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者,根据医嘱给予镇静或减轻精神症状的药物,床栏拉起,必要时使用约束具,防止坠床、跌倒、烫伤及拔管等意外发生。
2药物管理
2.1使用脱水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脱水、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
情况;定时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2.2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监测血压:血压过高时,容易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血压过低时,易造成脑灌注压不足,预后差。
目前国际公认可接受的血压上限是180/l05mmHg。
收缩压低于90mmHg,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谨慎使用压药。
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1将患肢置于功能位置,避免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3.2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3.3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13.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3.1脑水肿:脑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达高峰,维持3-5天或更长。
脑水肿
可使颅内压增高和导致脑疝,是脑出血主要死因。
内科采用20%甘露醇、
速尿、甘油果糖等脱水降颅压。
病情加重者,做好术前准备,行外科
手术治疗。
详见神经外科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13.2中枢性高热:主要由干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表现体温迅速上
升,出现39-40℃高热。
解热镇痛剂无效,物理降温有效。
13.3水、电解质紊乱: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意识障碍、进食减少、
呕吐、中枢性高热等原因,尤其应用脱水剂治疗时,可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等,应及时处理。
关注进出量、电解质化验结果,注意正确补钾、补钠,低钠血症患者补钠速度不能过快。
13.4吞咽困难:给予饮食前,可先作做饮水试验(医生操作),评估患者是
否存在吞咽困难、误吸的危险。
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插胃管鼻饲营养液;需长期鼻饲者(超过4周),应考虑经皮胃造瘘。
13.5应激性溃疡:患者出现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呃逆、腹胀、黑便等情
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根据医嘱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等药物。
13.6感染: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
13.7其它并发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肺水肿、心肌梗塞、
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