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pptx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pptx

第2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2.1 运输业概述 2.2 运输业的发展 2.3 我国运输业的发展前景 2.4 生产地的区位决定 2.5 城市功能区与交通条件的关系 2.6 市场区位与国际贸易 2.7 地区间客货交流表(O-D表)
2.1 运输业概述
1.运输业的形成(三个阶段四个时期)
(1)手工业生产阶段 ➢运输的动力主要是人和畜力 ➢车船虽已出现,但制造不精良 ➢规模不大,未形成广泛的劳动协作 (2)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 ➢劳动协作,集体劳动 ➢有简单机械,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
❖陆上公路、管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
▪1861年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道在美国铺设;1886年世界第 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在德国问世;1903年世界第一架飞 机在美国上天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
▪五种运输方式分工和协作,向一体化、自动化和专业化方 向发展

2.运输业的性质
(1)它是物质生产部门:
➢强调运输在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实现方面的作用 即实物性产品通过运输业实现使用价值,运输自身有创利的责任
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 ➢城市形成的三个因素: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 交通便利的条件 政治的需要
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陆大道研究员这样描述“点——轴—— 带”系统的开发模式。
❖除了农作物的种植此外,社会经济活动大都产生或 集中于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城市和城镇
➢就人均运输水平而言,货运中,管道运输美国是中 国的46倍,民航是15.4倍,公路是8倍;
➢客运中,民航运输美国是中国的20.5,公路是13.3 倍,铁路和水运中国已超过美国。
➢表2-3是美国1980~1997年、中国1985--2002年间 交通运输对国民的贡献发展趋势对比。
➢就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在货运还是客运方面,美 国运输系统的生产水平均大大超过中国。
4.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 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 较大的贡献: ➢具体分析如下:
➢表2-2是美国和中国人均运输水平的对比,其中美 国是1997年水平,中国是2001年水平。
(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
➢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国家利税和运输对象所有者 身上;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全局性,但其效益 具有滞后性且不容易被客观地认识到
(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替代性
(5)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2020年8月5日星期三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3)机器生产阶段
➢1785年英国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人类和 交通运输业进入了机器生产阶段
➢发展时期和形成标志:
❖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
▪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在北美哈马逊河下水,揭开了机械 运输的新纪元
❖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英国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铁路)正 式开通
货物运输总量,从“吨”或“吨公里”角度衡量已基本停止增长,一些 国家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引起 的货运量和周转量明显减少 经济对运输业的要求,是 在运输质量方面提出更严格的标准,必须满 足小批量和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满足“零库存”和全球生产体系的需 要,运输速度和频率加快,小批量和特种运输的数量增加,运输服务更 加方便可靠
❖相邻市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上向各个方向平均 扩散,而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即沿着交通线、动力供 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线状基础设施进行扩散的。
❖由于物质能量交流的频繁,期间便产生较大的接触 优势,导致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成为产 业带或发展轴线
❖具体分析如下:
(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 阶段,生产力是均匀分布的。(如图)
➢两国国民对运输的依赖程度都增加得很快。
➢可以说,运输系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为持续增长的 人口和经济提供各种服务。考虑到人口的不断增多 ,实际交通运输的增长比表2—3还要快些。
4.运输业的经济特征
(1)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 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
(2)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工业化
后工业化
运输业发 展时期
前运输化 运输化
后运输化
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前的货运主要是价格便宜的商品流通,运输对象主要是农业、 手工业的成品和皮毛、烟草、香料等少数几类原料,所以运输业处于手 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
工业化初期:开采业和原材料工业对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的需求急剧增 加,促使轮船、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 机械加工工业发展时期:原材料运输增长速度减缓,运输需求开始多样 化,小批量货物、棚车和特种车辆运输的比重增加,是、对运输速度和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精加工工业时期:运输需求越发多样化,要求方便、快捷、小批量、低 耗和环保
(2)到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和商 品生产的发展,在A、B两点出现了城市(如下图) ,A、B两点之间的交通线也得到加强。
(3)由于集聚因素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设 施继续在A、B两点集中,单一的交通线也发展成为 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动力输送、通讯联络等线状束
(4)在沿线的C、D、E、F、G各点也开始形成一些 新的集聚,交通线也得到相应延伸,进一步的发展 使得A、B点集聚成为最大的经济中心,使沿线变成 发展条件最好,效益水平最高、人口和技术经济集 中的发展轴线。
(2)它是公益服务业:
➢强调运输业的服务性质即为社会经济生活与消费提供服务
(3)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强调运输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先决条件,强调交通 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它属于第三产业
3. 运输业的经济意义
(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生产 发展时期 前工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