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作文之材料作文议论文

议论文作文之材料作文议论文

材料作文议论文【篇一:材料作文议论文】材料一:寂静的夜晚,大理石地板对英雄雕像说:“瞧你多么风光,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

”雕像说:“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

”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没有话题核心词,话题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仔细琢磨,认真提炼。

所给材料有两个重要的对象:大理石地板和英雄雕像。

相互对举,互为呼应。

大理石地板仍然是地板的原因在于它缺少了“雕刻”的重要一环,而英雄雕像成为“英雄”的原因在于它经受了“雕刻”之苦。

这就告诉人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成功的获得必须学会“忍受”,学会付出,不经艰难困苦,哪来玉汝于成?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香如故?如果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考察的就是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人们究竟顶礼膜拜英雄石像什么呢?那是人们看到的是雕像背后附着的意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等),但单就雕像的答话中,不难理解材料隐藏的寓意:在忍受(一种主观行为)工匠的雕刻(一种来自外界力量的改变)的过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质的飞跃。

显然,这里人们顶礼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内核——“逆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本文,不大适合反向立意,如果站在大理石地板的角度大谈“平凡就是伟大”的道理是不得要领的。

因为,从对话的材料来看,雕像的话有导向作用。

“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阐释了伟大来源于忍受痛苦、接受磨砺的道理。

立意推荐: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不经风雨,怎见彩虹?3、自古英雄多磨难。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没有付出,哪来收获?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

材料:1、《真心英雄》的歌词。

2、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论述。

4、《格言》上的寓言故事“骄傲的雕像”或“铺路石”。

5、运动员“刘翔”、“姚明”等。

6、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

8、王冕学画材料二: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文化公司应聘。

招聘者问:“你们都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生!”农妇说:“我没有文凭。

”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

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农妇。

据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现在社会,是正在高速运转中的社会,在社会上生存,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够胜任其工作,如若没有能力,你将被这个社会狠狠地抛弃。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曹操是有能之才,不然也不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信陵君刘备也同样是有能力之才,不然不会说服诸葛孔明出山,为他尽心尽力。

刘邦亦是有才能之人,不然不会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做到统一中原的大汉天子,对于这些人,他们都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有计谋,也有一定的小心机,才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所作为。

我从小就听过一个成语叫“守株待兔”,对于这一成语以前自己也很向往能够成为那个农夫那样的幸运,能够不劳而获,就可以得到一只兔子,可现在这种做法,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取的,人人都想着去守兔,谁去工作呢?面对这样,我们也只能把自己变得拥有一技之长,才不至于会饿死。

在人生中,要通过无数次的历练,拼搏,才有了面对某个事情的解决的能力,这对于那些只会拿着文凭却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那些大学生只会用文凭说话,以为自己毕业于某某大学,就一定有这个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其实不然,对这一工作的胜任程度,是靠真正的能力,而不是从嘴上说出来的。

林书豪,一个从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大学生,却在nba的赛场上崭露头角,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不但成绩好,而且具有把篮球打好的能力,不光仅靠那张哈佛大学的文凭,他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光是嘴上说说,他正在努力地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的人证明着,自己有能力站在篮板下进行一次次的比赛。

能力不光只是说说而已,要去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商鞅身体力行地去创造改变的商鞅变法,有李时珍不畏艰辛,跋山涉水,用尽一生时间,努力实践的著作《本草纲目》,也有李四光不顾国外阻扰毅然回国研制的原子弹,更有毛泽东为祖国统一所作下的汗马功劳,哪一个不是他们用尽力气去完成,去实践的结果,所以,现在祖国才有能力在国际化社会中担任重要角色。

不要再那样的活着了,不要再当“思想的矮子”,要当就当“行动的巨人”。

材料三:在奥兰多迪斯尼开园之初,园方有意不划定道路,而是在空地上种草。

半年后,自然而然被游客们踩出路来。

沿着这些“天然路”,园方立即铺设人行道。

这一方案被誉为“全球最佳路径设计”,获得了国际大奖。

据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由此事例影射出一个道理,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在写几个事例,如拔苗助长,市场经济(垄断类型),做一一点评就行了文章主线以“实践”来贯穿,结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思想进行阐述。

材料四:一只鹰,总以为自己的爪子大,自己的爪子锋利,什么都能抓住,人们都相信鹰的话,因为人们曾今看见过鹰抓鸡、抓鱼、抓兔、抓蛇,甚至还有人看见过鹰抓起一只羊。

人们的肯定更增加了鹰的自信,从此鹰就以自己的爪子无所不能而自信,以爪子的大和利而自豪。

但是没有想到,它抓得住鸡,抓得住鱼,抓得住兔,抓得住蛇,甚至抓得住小羊,却抓不住比它小的多的苍蝇,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爪子太硕大,太锋利了。

据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们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的能力。

要有自知之明。

例如赵括、马谡有了小小的成绩就狂妄自大。

我们要踏踏实实。

鲍叔牙自认能力不够,推荐管仲出任相国。

材料五:法演禅师带着几名弟子在夜黑风高中行走。

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把灯笼吹熄。

法演问他们:“漆黑一片,现在怎么办?”弟子甲说:“我回去点灯笼再回来接大家往前进。

”弟子乙说:“回市集太远,不如就地歇着,天亮再走。

”弟子丙说:“看脚下。

”据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立意:路在脚下。

点灯笼,态度积极,但过于依赖外力;歇着等,被动消极。

乔布斯不等待,自己找路走。

海伦残疾,但不等待,靠自己打拼出新天地。

神八飞天,不等待,自己研究,赶超世界先进。

灯代表着目标,有眼前的目标指引,才能到达最终目标。

在没有目标的时候,如何前行。

甲是再次去寻找一个目标,乙是放弃目标,丙是从小目标开始,能够达成最终的目标。

【篇二: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讲解教师王万海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如果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肯定就不及格了。

材料作文一般文体不限,今天只讲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

一、审题:审题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必须首先读懂材料意思,从不同角度概括出材料所包含的寓意。

一般说来,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多问几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

例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18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的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则材料的寓意,就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看写了什么人(船主和修船工)、什么事(修船工给船刷油漆时,顺手补上船底小洞,无意中救了出海的孩子;船主登门道谢,并送了一个大红包。

),你认为他们做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做的都对,因为修船工做的事虽是顺手而为的小善举,却彰显了大爱,举手之劳竟挽救了生命;船主用“送一个大红包”的方式来表达对修船工的感谢,是知恩必报,同样是一种美德,对当前鼓励好人好事、发扬雷锋精神很有意义。

)分析材料寓意,还可以抓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确定中心论点。

例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21题,给了这样一则材料: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的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分析这则材料的寓意,就可围绕妈妈的最后一段话展开。

“摔倒”可以当做挫折与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说的是目标不明确,“外衣的鞋袜”就是顾虑。

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材料寓意自然明了:只要目标明确,不怕挫折,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就能成功。

读懂材料的寓意后,第二步就要选择最佳立意角度,确定中心论点。

例如第一则材料可从两个角度立意:首先从修船工的角度入手,可围绕“责任”“善心”“雷锋精神”登立意;其次从船主的角度思考,可围绕“感恩”来立意。

第二则材料可从三个角度立意:(1)既然是多余的顾虑在作怪,所以我们应该“放下包袱、担子”“轻装上阵”,“甩掉多余的顾虑”。

(2)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而顺利地走到妈妈跟前,所以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专心做一件事”,才容易成功。

(3)“我”在妈妈的指导下,走出了困境。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我”肯定依然不知所措,可见“有高明的指导会少走许多弯路”。

选择最佳立意角度,一是材料的本质寓意,一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角度。

如材料一,可确定如下中心论点:(1)“责任不分分内与分外”;“小善能变大爱”;“善小也要为之”等。

(2)“知恩必报是美德”。

材料二,可确定如下中心论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方能轻快地走向胜利”。

材料作文立意(确定中心论点)要做到准、深、新。

只有提炼出材料的本质意义,才能做到立意准、深;只有联系现实,才能做到立意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