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德国,有这样绮丽的景色,家家户户都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窗户外面,从街上看去,家家户户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家家户户都是花朝外盛开,从屋里只能看到花梗。
因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愉悦他人也就愉悦了自己。
这,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这是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讲述的内容。
真的很好的内容,我要抓住机会,让孩子们既得知识的积累,又得道德的滋润。
所以,在进入复习之后,还是把这个内容作为重点举一反三的理解。
怡琳说,同学们每天主动打扫卫生,给别人带来整洁的环境。
这就是“我为人人”。
书宁说,“我为人人”是基础,“人人为我”是“我为人人”的结果。
我们只有首先给予别人,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结果。
说得好!起初孩子们是安静的,不知道是在思考还是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我为人人”。
在怡琳和书宁的启发下,更多的孩子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我为人人”: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当让座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自觉行动的时候,良好的社会风气便蔚然成风,当我们老了,也会得到别人的让座,也就实现了“人人为我”。
当同伴有了困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会得到爱的帮助。
在公园里,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捡拾——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实现了“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是多么美好而高尚的境界。
那么,我想到了班里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回家的时间,我一般会让孩子们把地扫干净,然后我负责拖地。
我会每天用八四消毒液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但是,第二天,总会看到地上的黑色污点——有的孩子喝饮料洒的地面上都是喷出的饮料。
洒了也没关系,但却从未有人主动清理。
就在昨天,是第四组的值日,但是,同学们都离开教室后,我发现,留下做值日的是辛苦的卫生委员亚峰和班长书宁,还有体贴老师的真。
三个孩子都不是值日生,但每次都是主动地留下。
值日生呢?走了个一个不留。
我问值日生,你每天享受别人劳动换来的整洁的教室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到自己也要为别人带来整洁呢?做值日,是一名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为什么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呢?教室里很安静,听我的讲述,几个值日生低下了头。
“我为人人”,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有难度。
很多人喜欢“人人为我”,却忽视了“我为人人”。
的确,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地得到好处在一些人看来是件令人觉得高兴的事情,得来全不费工夫,很多人都希望这样走捷径。
可是,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就在你无所谓你的付出只是追求所得的时候,你其实失去了更多。
“在你付出的时候,其实你得到了更多。
”我对孩子们说。
在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时候,或许耽误了你回家的时间,或许耽误了你和伙伴约定的玩耍时间,或许让你辛苦了一些,但是,你得到了——为大家创造了整洁的学习环境,锻炼了自己的劳动能力,懂得了集体需要每个人的付出。
劳动创造了美,不是吗?只有你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集体会形成和谐美好的画面,而你会得到心灵的滋养和道德的升华。
人人都去想“我为人人”,都在行动中实践,“人人为我”是无需刻意追求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问题:德国人种花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这样的答案:德国人把花种在窗户外面供路人观赏,中国人把花种在屋子里,自娱自乐。
把花种在外面,给予他人的是视觉的美丽和精神的愉悦,当这种习惯被延续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时候,养花这个简单的生活习惯已经演变成永恒不变的一种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把花养在窗户外面,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装扮着城市,更是净化了人的心灵。
对于爱花的民族,这是养花的最高境界,给予他人,奉献社会,而每个人得到的是别人的馈赠,是社会的和谐。
据说,德国人养花之所以养花,是为了排解战后苦闷的心情,后来,成了一道不变的风景——家家户户花草繁茂。
那朵朵盛开的花儿,那片片斑斓的花海,治愈了德国人战争的创伤,又繁衍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真的很了不起!难怪,季羡林先生说“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
在他两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德国人养花给一代国学大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更让大师写下了这篇令人深思的佳作,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反省……我希望,孩子们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心中也能盛开一片鲜艳的花海,沐浴在花海中,那是怎样的美?应该先为别人:我方观点是:如果我不先为别人,别人在关键时刻也怎么会为我呢?如果是别人先为我,那如果人人都等着别人为我,那这个社会有会如何呢?为别人,不需要太多,只要力所能及就好。
凡是有理智的人都会说先是我为别人然后别人为我。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的。
试问:你会为一个陌生人付出生命么?你会为了别人而付出自己的一切么?你会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么?如果是,那么请问现在世界上有多少儿童正在失学?又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而你又在干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一花独放春未至,百花齐放才是春。
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
我们应该学会关爱。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一位老奶奶也正要进去,妈妈推开沉重的大门等到老奶奶进去后才放手。
并且帮了这位老奶奶提东西,扶她过了马路。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妈妈说:“不用,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世界能多一份关爱。
”这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下面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相信大家都知道文花枝吧,在一次带团旅游的途中,她和游客们乘坐的旅游车不幸与一辆大货车相撞。
车内惨不忍睹,还不时传出微弱的救命声、呻吟声。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文花枝一直在为游客打气,让大家挺住。
当救援人员准备救她时,她摇摇头说:“我是导游,先救游客。
”因为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这个美丽的年轻姑娘的一条左腿从膝盖被截掉。
但是她没有哭,她依然保持着微笑。
虽然在文花枝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吝惜你的爱。
只要乐于助人,献出我们的每一个爱心、每一份关心,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一位盲人伯伯,每晚都要到楼下去散步。
虽然他只能顺着墙摸索着前行,但每次都一定会按亮楼道中的灯。
一天,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
盲人伯伯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
”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
盲人伯伯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
”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看到了吗?这不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吗?方便了别人的同时又方便了自己。
其实这种高尚的行为在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当我们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踏入校门时,校门口的两旁,等候迎接我们归校的老师们,她们微笑嫣然,文明有礼,让你感受到如同给你送上一朵最温馨的玫瑰花。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电视上一幕幕感动人心的救援情景;医护人员在不分昼夜地精心照料着伤员;校园里捐款箱前排起的长龙;海地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坚守在救灾第一线,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海地灾民……是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人的关爱就像抖动一个蜘蛛网,我影响着他人,他人又影响着更多的人,彼此相连,互相关爱。
在这个大集体中,我们都喜欢关心别人的感觉,更喜欢被关心的感觉。
同学身体不舒服,给他递杯茶水,关切地问候几声;同桌忘记带橡皮,悄悄地递上一块……关心、帮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装着别人;关心、帮助他人就是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别人开心;关心、帮助他人就是理解别人。
当困境中的人,伤心中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就像心中拥有了一朵美丽的花儿,拥有了整个春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他人点亮一盏明灯的同时,为自己铸造一个更加灿烂的世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都事例: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有几年时间了。
上月CCTV的现场晚会我没有看,凯迪网友某公给我发来短信,说起洪战辉非常钦佩。
他还说某某司令员死了,居然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他。
这种名额都要占,中国就是赢者通吃一切。
我深以为然。
至于两个航天员,我想他们只不过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谈不上什么感动不感动。
他们背后的那么多科技工作人员丶那么多任务人技师,这些无名英雄(可能出于保护国家机密政府也不会让某些人出名)也许更值得我们钦佩。
说白了把这样一个节目被局部地政治化了。
我很不喜欢这种搞法。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洪战辉丶李春艳还有没有上榜的白芳礼老人。
我非常尊敬他们。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榜样越是卖力宣传,说明我们社会上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越少。
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诈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洪战辉等人的出现,不一定是国家之荣,甚至可以说是国家之耻。
我们长期以来标榜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其一就是高等教育免费,其二是公费医疗制度(对共产主义不以为然的南怀瑾先生曾称之为一项善政),其三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关系和国家对弱智群体的扶助。
1988年以后高等教育开始收费,现在我的学生学费住宿费每年七千元。
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中国特色的怪胎,似乎这个义务教育是老百姓有送孩子上学的义务,学费杂费住宿费不断上涨。
当年我在农村上小学一年只交了三块五毛钱。
现在我的家乡小学一年收费数百,农民不堪其苦,很多孩子失学,我老家村里居然很少人能读到高中。
医疗方面,我国的公费医疗是不针对农村居民的。
近年城市医疗改革已经被证明全面失败。
所谓房改是把荷包掏空,教改教育产业化是把二老逼疯,医改是提前为你送终,新三座大山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方面,我了解不多。
我倒是看到很多流浪儿童无人照应,走上乞讨偷盗诈骗的不归之路。
当年我的朋友们包括不少外籍人士曾给北方一个大城市的孤儿院捐款捐物,很多钱物被院方私吞。
在其它国家这些方面的情况怎么样呢?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义务教育免费,大学教育常常也是免费或收费低廉,甚至留学生也免学费。
医疗在一些欧洲国家是全民免费,甚至外国旅游者生病也是免费。
发达国家且不比较,比我们穷的埃及丶印度高度教育是几乎免费的。
印度名校尼赫鲁大学学费注册费相当于75元人民币(我常说中国带人民字样的机构甚多,为民做主不欺压搜刮人民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