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题库一、名词解释1.固体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基础上,运用成矿理论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2.矿业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
3.矿产资源所有权:是指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地质测量法: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规划图上的方法。
5.重砂测量法:从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6.遥感找矿法: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7.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体各种标志变化性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8.含矿系数:工业矿化地带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9.矿化强度指数: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矿化强度是通过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合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
10.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1.加密法: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工程,根据2种网度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分别绘制图件进行储量估算,验算对比加密勘查工程前后矿体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
12.稀空法:按照一定规则放稀勘查工程间距,分析对比放稀前后的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重中选择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
13.原始地质编录: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
14.矿产质量:指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那种性质。
也就是说矿产质量是指决定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价值、利用可能性和途径的特性的总和。
15.工业指标:在现行的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提出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工业开采利用的标准。
16.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体和围岩的品位界限。
17.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18.最小可采厚度: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值。
19.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它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二、填空1.固体矿产勘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经济评价)三个方面。
2.矿产勘查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经济合理原则)3.矿产勘查依据勘查工作程序及目的意义任务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
4.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国家)。
5.重砂分散晕含量与(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
6.由于水流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冲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流)。
7.遥感图像对于(环形)(线形)(隐伏)构造的解译尤为准确。
8.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是(坑探)(钻探)工程。
9.成矿预测分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三类。
10.矿体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三个方面。
11.矿石成分品位是大部分矿床特别是(有色)(稀有)(贵金属)矿床的最大变化标志。
12.矿体变化性质包括(规则的或坐标性变化)(偶然的或不规则变化)。
13.矿体(简单)(中等)(复杂)等级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勘查类型。
14.矿体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侧伏向)(侧伏角)(倾伏角)15.矿体形态分类(一向延长型矿体)(二向延展型矿体)(三向等长型等轴状矿体)16.矿产取样方法包括(物理取样)(化学取样)(矿物取样)(工艺取样)三、判断1.石门属于垂直坑道(×)2.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圈定的范围应大一些(×)3.矿体的地质特征主要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质量特征(√)4.矿产勘查工作是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5.类比预测法是在相似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6.边界品位是对矿产内有用组分的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7.刻槽法是一种可靠程度最高的化学取样方法(×)8.穿脉是一种无直接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四、简答1.固体矿产勘查的目的?答:①寻找和发现新的能源,探求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提交各个阶段的勘查报告,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固体矿产勘查的性质?答:①通过了解矿产的形成、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矿床的工业利用条件及价值。
3.固体矿产勘查主要内容?答:①勘查区地质②矿体地质③矿石物质组成④矿石质量特征⑤水文地质条件⑥工程地质条件⑦环境地质⑧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⑨综合评价⑩放射性检查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方法?答:①地质观察研究法②勘查统计分析法③勘查模型类比法④技术经济评价法5.简述重砂机械分散晕的分布规律?答:①重砂机械分散晕的形态与矿源母体的形态产状及其所处位置有直接关系。
②重砂机械分散晕中重砂矿物含量与其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
矿源母体较近重砂含量高愈远愈低。
③重砂机械分散晕中重砂矿物的粒度及磨圆度与其原始的物理性质及迁移距离有关。
矿物稳定性强迁移小,矿物颗粒大,磨圆度差,成棱角状;反之,粒小,呈浑圆状。
6.遥感找矿法的主要应用?答:①进行地质填图②研究区域控矿构造格架,总结成矿规律③编制成矿预测图、确定找矿远景区。
7.成矿预测工作的一般程序?答:①确定预测要求②全面收集地质资料③研究成矿规律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④编制预测图⑤重点工程验证⑥编写报告8.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答:①相似-类比理论②求异圈矿理论a体形地质异常b面型地质异常c线型地质异常d点型地质异常③定量组合控矿理论9.成矿预测准则?答:①循序渐进准则②最小风险最大含矿率准则③优化评价准则④综合预测评价准则⑤尺度对等准则⑥定量预测准则10.矿体内外标志值通过那些手段研究?答: ①表征内部标志方法:元素相关特征图解法、含矿系数和含矿率、矿化强度系数②表征外部标志方法:地质图方法、边界模数③表征内、外部标志方法:等直线法、文字说明、统计分布曲线、自然分布曲线、平差曲线、变异函数曲线、均方差和变化系数、二级差变化和变化指标11.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原则?答:①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③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④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⑤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12.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答: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13.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答:(一)验证方法①类比法②加密法③稀空法④探采资料对比法⑤验证对比法(二)统计分析精度法①根据变化系数及给定精度确定合理勘查网密度②根据参数的方差及给定精度要求确定勘查网密度③根据地质统计学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④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14.影响生产勘探工程间距选择的主要因素?答:(1)地质因素:①矿体规模大小②矿体的形状厚度在走倾向上的复杂程度③矿体的产状在走倾向上变化的复杂程度④矿体品位在走倾向上变化的复杂程度⑤矿体内不同矿石类型,品级以及夹石分布的复杂程度⑥矿体内受地质构造变形,破坏程度(2)开采因素:①矿床开采方式及开拓系统②矿床的采矿方法以及矿石损失贫化要求③各种开采工程具体布置及间距。
15.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答:(1)勘探线①用于两个方向延长产状中等且较陡的岩体②垂直于走向③一组勘探线在同一平面内。
(2)勘探网①正方形网:用于等轴状矿体。
用于平面上近于等向的矿床②长方形网:有明显方向性的矿体③菱形网:矿体规则变化均匀的④三角形网:精度高,不反应走倾向变化。
(3)水平勘探: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透镜状筒状柱状矿体。
16.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答: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①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
②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
17.刻槽取样断面规格的确定方法及特点?答:(1)类比法:据地质特征类似矿床采样规格经验数据来确定特点:直接套用国家规范,简单易行,但不能因地制宜,受条件限制。
(2)试验法:在矿区内选代表地段采样。
分两种方法①共槽法:品位变化大,尽量减少由于空间不同而引起的影响。
②分槽法:适用于矿化均匀矿床,不适用于品位复杂地段。
18.样品的采集方法?答:(一)实测剖面及地质填图采样(二)坑探采样①刻槽法②剥层法③全巷法④方格法⑤拣块法⑥打眼法(三)钻探采样①矿心部分采样②矿粉部分采样五、论述1*15=151.我国现行的固体矿产分类是怎样的?储量的分类是怎样的?答: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①探明的②控制的③推断的④预测的(2)可行性评价:①可行性研究②预可行性研究③概略研究(3)经济意义①经济的②边际经济③次边际经济④内蕴经济储量的3种类型:①可采储量(111)②预可采储量(121)③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的6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②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③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④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⑤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⑥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资源量的7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②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③控制的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④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⑤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⑦预测的资源量(334?)六、计算1.已知某钻孔第四回次孔深为20m,第五回次为23.5m,第五回次岩心长2.8m,第五回次中第一分层岩心长1.4m,第二分层岩心长1.4m,求第一、二次换层孔深?答:有公式原长×岩心采取率=进尺可知:23.5-20=3.5 14*2=2.8 2.8/3.5=0.8 L1*0.8=1.4 L1=1.75 20+1.75=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