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题型-语言运用精练-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
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__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__________。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B. 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C. 具有明显的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D. 具有空间形式小说的明显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把中国人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B. 把中国人淋漓尽致地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展现出来C. 把中国人尤其是母亲的伟大与宽容和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D. 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参考答案:17.B. 【解析】符合逻辑语序的正常表述,多项定语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18.D.【解析】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不同凡响:意为不同于一般的声响。
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名副其实,谓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19.D。
【解析】考虑逻辑语序,关联词的位置,以及状语的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陶渊明选择了归隐,( ),但是在当时来说,这却是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孤高的风操的唯一方法。
曹雪芹将他的傲骨,他对陶渊明的操守的钦敬,都写进了他的不朽巨著《红楼梦》,从而塑造出了聪慧、敏感、清高的女主角林黛玉,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的精神洁癖。
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在《题芹圃画石》诗中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对曹雪芹的这种胸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是对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一种消极的反抗B.不仅是对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一种消极的反抗C.即使是对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一种消极的反抗D.当然是对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一种消极的反抗18.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而塑造出了聪慧、敏感、清高,具有精神洁癖的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的女主角林黛玉B.从而塑造出了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的精神洁癖的女主角,聪慧、敏感、清高的林黛玉C.从而塑造出了聪慧、敏感、清高,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的精神洁癖的女主角林黛玉D.从而塑造出了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的,聪慧、敏感、清高、精神洁癖的女主角林黛玉参考答案:17.A。
【解析】关联词选择。
“虽然……但是”相呼应。
18.B.【解祈】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
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
语出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楕确。
”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
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
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仕阔的场景。
19.C. 【解析】考察多重定语的位置,同时考虑语言表达的正常语序,由短及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文学,同中国的园林艺术、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
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艺术为主体。
园林艺术家,是指在(),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与艺术要求,在园林艺术领域有比较高的成就,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学程度的人。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照美的规律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B.依照美的规律改善、改造或创造园林环境C.依照美的规律创造、改造或改善园林环境D.依照美的规律改造、创造或改善园林环境18.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B.园林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C.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文学,同中国的绘画、园林艺术有密切的关系D.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绘画,同中国的文学、园林艺术有密切的关系参考答案:17.A。
【解析】改造、改善或创造在首段表述中有照应,不能轻易地改变。
18.C.【解析】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匠心:巧妙的心思。
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浑成:天然形成。
饱满:丰满、充足。
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
19.A. 【解析】紧承前文,保持话题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
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需求的儿童心灵成长,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B.一本优秀的绘本,因其中蕴涵的深意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C.一本优秀的绘本,制约了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D.一本优秀的绘本,对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起了制约作用18.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C.关于D.观照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
B.儿童心灵成长不仅有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C.不仅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还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
D.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参考答案:17.A. 【解析】注意承上启下。
上承“书”,下应“可以”,然后摆顺语序,即可完成填空。
18.C. 【解析】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此处强调的是绘本创作者。
19.D. 【解析】考查关联词的正常运用,也考虑句子成分的呼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
()。
到这里溪水也许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
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B.扑上眉睫的一阵清凉,是一片暗绿C.扑上眉睫的一阵清凉,有一片暗绿D.一片暗绿一阵清凉,扑上眉睫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溪水到这里更加非常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B.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这样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C.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D.溪水到这里也许会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参考答案:五、17.A. 【解析】考查中心语运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