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㈠优势在《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

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都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我在想其他老师学习的同时亲身体验到它与其它传统媒体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信息刺激学生各项感官,使之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地震》一课时,先播放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路面升降成台阶,树木连根拔起的景象。

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这时让学生分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说说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让他们了解有关地震的一些情况,进一步启发提问:地震形成的原因。

学生在强烈想知道答案的同时,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

教学中,学生情绪激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根竹片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体验这一自然现象。

学生从多媒体教学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奥妙和乐趣。

3、使用多媒体,完善实验教学理化的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但有一部分的内容,以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还不容易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休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在演示实验中,我们班容量很大,教室岩石试验后排同学看不清楚,如改为实物投影操作,学生能更详细地观察到全过程,使教学更方便、清晰、直观,降低了教学难度。

4、演示变化过程,突破时空局限比如教学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虽然可以做实验,但在课堂上要把长达数月的生长过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几乎不可能。

而利用多媒体则能很好的在几分钟内完成。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

同时,教师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

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5、充实学习内容,促进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

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听众,教学内容也只局限在课本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则应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

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6、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让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原理,精彩的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视觉信息的接收量,为学生展开思维,发挥想象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既保证了质量,又缩短了时间。

(二)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1、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

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时,利用多媒体把“神州五号”发射上天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配以讲解四个重要时刻,从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很好的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平移”一课中,教师电脑出示:奥迪图标、电梯、风车、窗户移动、跳跳青蛙、旋转门等的动态过程,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在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多媒体的运用,情境演示,解决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

我们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

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①、多媒体的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往往难以想象、理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

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多媒体的运用,使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在同一屏幕上,文本、图象、动画、声音齐头并进,可以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强烈的有意注意。

相比较黑板上静止的粉笔字,其优越性是可想而知的。

与此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数学实验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去发现事实和规律。

3、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

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

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

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5、多媒体的运用,拓展时空,发展能力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

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习角的种类后,有学生提出,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什么角?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不仅知道了这个角的名称,还了解了有关角更多的知识。

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大胆去实践,认真地探索,找到最它们之间最佳结合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