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近年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我国作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决策。
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丰富教学活动的模式,充分享受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合。
现代科学技术融入课堂可以划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图为题材,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幅幅生动丰富的画面,开拓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如:我教学第三册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我首先出示幻灯图;在小河边美丽的树林,一只小鸭子掉进坑里了,旁边有玩竹竿的小猴,提水的小熊和散步的小象。
它们都走到坑口来了。
学生马上被这有趣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们纷纷展开想象,编出了不同的故事开头、经过和结尾,这样借助电教媒体,激发调动了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说话内容。
由于低年级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思路狭窄,说话时常觉得无话可说,说话内容往往简单肤浅,甚至枯燥无味。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拓宽说话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求意思维。
如第三册《四季的脚步》,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多读的情况下就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充分利用电脑这一科学技术手段,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有话可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然后放代表四个季节的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着四季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有必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更好地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同时教师自身也必须提高现代科学技术。
社会在进步,人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手段对学生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培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激发上进心,语文课也就划难为异了。
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教师教学时,主要靠一支笔和一块黑板,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示范。
虽然辅以其它的方法,但却是静态的,不具有生动性。
传统的做法显得单调和枯燥无味,没有生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注意力不易被吸引过来,效果不理想。
多种现代技术的结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录音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指导,增强学生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欣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
利用投影出示图画字、词、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结合,大大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长春市绿园区正阳小学【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如何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真正实现“课改”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是众多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课程整合;教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艰巨任务。
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与资源。
本文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发表如下浅见。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职能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鸟岛》时,学生对鸟岛都很陌生,在读课文之前,先播放不同角度的鸟岛图片,再放映介绍鸟岛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群鸟翔空、声闻于天的壮观,观看海滩上密密麻麻的鸟蛋。
学生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探索鸟岛的兴趣自然而生。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多媒体所展示的教学信息,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比教材中使用的文字符号更直观、更形象,更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它能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突破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无法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技术和手段的落后,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
在讲解《詹天佑》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种‘人’字形线路。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读到这里,几乎所有动脑筋的学生都对这段话不理解:既然是“人”字形路线,上坡时就已达到了“人”字的顶点,那下坡时又推又拉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只要向学生播放一段列车爬坡的动画,所有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哦,原来火车路线是被旋转90度之后的“人”字形,这样,列车向东北前进到“人”字的顶点(既岔道口)时,其实只是爬了整个山坡的一半,那向西北爬另一半坡路时当然要倒过来继续推拉了。
理解了这一点,学生自然对整个铁路的设计大加赞赏,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 4.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无话可说是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通过组织学生看图说话,想象作文、编写故事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培养写作能力;在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 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剪接、复制、删除等各种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学生一目了然,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恰当的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做到适宜、适量,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
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长越好。
2.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科学运用教学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师来说,主要是对教学课件的选择、制作和应用。
只有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使其各得其所,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课程整合的实施,而不必去强求设备的先进与一流。
在课件的选拔与制作上,既要考虑到教师“教”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学”的需要,因为毕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要抓好师资培训,注重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操作的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因此,必须逐步开展各种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活动,使学校形成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4.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媒体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陷入“唯信息技术论”的误区,应注重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但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有待改进。
只要我们坚定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弥补不足,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前途无限。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
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
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
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
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
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
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