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
一、词语
细腻汤匙搅合熬粥浓稠肿胀褐色水缸肮脏糊涂腊八粥细嚼慢咽
塞sāi 瓶塞活塞sè 闭塞阻塞sài 要塞关塞咽yān咽喉yàn狼吞虎咽yè呜咽
二、近义词
合拢(聚拢)益发(更加)浓稠(浓厚)松劲(泄气)命令(吩咐)猜想(猜测)
资格(资历)反抗(抗争)呻吟(嗟叹)承认(认可)有声无力(有气无力)
三、反义词
合拢(分散)整齐(凌乱)浓稠(稀薄)继续(中断)松劲(鼓劲)反抗(顺从)
浪漫(现实)常见(罕见)特别(普通)糊糊涂涂(清清楚楚)有声无力(精神饱满)
四、课文解析
1.《腊八粥》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员。
撰写了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
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2.本文通过八儿的视角,写他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略写喝粥,详写等粥。
等粥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过程,这样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古人过“腊八节”是为了庆祝丰收。
课文通过对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腊八粥时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了解腊八节的民俗,又展现了一幅和睦、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图。
4.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分析: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种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
5.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7.八儿与妈妈关于分粥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分析: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聪明活泼、天真可爱、体贴孝顺、嘴馋贪吃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8.多次出现了“叹气”一词,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分析:多处“叹气”是为了写出熬粥的过程中八儿等待的心理。
粥的叹气,实则是八儿的叹气,这粥煮的越慢,八儿越着急;写粥慢腾腾的姿态,也是为了反衬八儿的着急。
看似重复的语言,实则是运用了反复、对比的手法,更能突出八儿的迫不及待,天真可爱。
9.关于美食的词语:珍翠之珍色味俱佳珍馐美味色泽鲜亮唇齿留香八珍玉食
10.腊八节的代表食品: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