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 )不( )。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课内习作每学年()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与()、()与()的不同用法。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二.选择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三、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2、自主学习:3、合作学习:四、简答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五、论述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新课标测试卷答案(出卷人:张国良)一、填空1、交际工具性人文性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4、1600---1800 800—1000 2500 2000 3000 25005、出声、指读6、自己想说的、想象中的、认识、感想7、风闻、感受、想象、冒号、引号、16篇8、速度、300字、逗号、顿号、分号、句号、60篇、100万二、选择1、C 2B、 3B、 4、2三、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四、简答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四、论述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实施高效课堂的五个关键要素阚兆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抓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落实“三讲三不讲”是关键,评价体现“三高”是核心,“三段”反思是深化。
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
1、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编写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学案要做到教与学的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主干、核心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习效果检测限时化。
把知识要点、学习要求、课堂检测,规律结论、例题、训练、作业融合到教学案中,让学生的预习、讨论、展示、作业都有依据,以引领他们的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学习好、中、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层次间依次帮扶,发言时问题难、中、易对应成员好、中、次为好,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
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要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定,一般内容不宜放在合作学习中,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对于那些开放性的内容,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
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观察和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和调控,及时进行引导、点拨、辅导,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评价和深化。
3、高效课堂的关键:落实“三讲三不讲”落实“三讲三不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
“讲重点”一是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二是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三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
“讲难点”一是精心设计思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引例和学生举例相结合;三是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
“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不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主预习学生不看不讲,新知学习学生不议不讲或没问题不讲,课程训练学生不练不讲或有问题学生不研究之前不讲;二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讲三不讲”的核心工作就是充分了解学情,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专家说教育学可概括为一句话:先弄清儿童知道了什么或不知道什么,因此,快速准确的了解清楚学情,是教学成功的重中之重。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4、高效课堂的核心:评价体现“三高”“三高”是指: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
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提高。
单位时间内学生参与程度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思维量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量高。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100%参与,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高效课堂要三看学生:自主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落实“三高”关键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的设计是否适当。
5、高效课堂的深化:“三段”反思“三段”反思是指: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审视,进行教学预测和分析,再次查漏补缺。
教学中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机智地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