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厨房设计浅析

商业厨房设计浅析

餐厅厨房设计规划
厨房设计浅析
基本需求调查 建筑基础条件分析 平面布局规划 机电配合设计 厨房设备采购
厨房设计浅析
基本需求调查
• 菜式(中、西)和厨房形式(冷、热 或 加热): 据此可确定厨房主要设备、型号,以及厨房工作区布局 • 最大进餐人数: 据此可确定餐厅、厨房面积及厨房设备数量 • 可提供厨房能源: 1. 锅炉蒸汽; 2. 柴油; 3. 天然气; 4. 煤气罐; 5. 电源 (380V / 220V)。 • 投资预算: 用于确定餐厅和厨房设计档次; 协助客户确定厨房设备规划; 分析成本目标合理性并给出建议。
整体规划 动线设计
设计注意事项
机电配合设计
厨房设备采购
厨房设计浅析
平面布局规划 – 整体规划
•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法规和 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 卫生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城市标 准》、《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 规定》); •严格执行煤气公司、卫生防疫、环保、 消防等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厨房设计的 方案调整; •了解客户厨房的既定菜式,设计均以此 为中心,建议厨房面积占餐饮总面积的 20%,不能低于10%; •严格按格生熟分离、冷热分离、脏净分 离的原则,确保厨房饮食卫生; • 尽量缩短输送流程,保证厨房生产流程 的畅通,避免厨房内人员的交叉与碰撞; • 厨房空间及工作位置合理安排,确保厨 师均能各司其职,提高产量与质量。
• 通风系统: 厨房有专用排烟及补风风道,预留管道安装空间。 建议预留2~3平米截面积的排风及补风接驳口或竖井。
• 室外设备安装条件: 建筑设计应为如冷库室外机、排风及补风机、油烟净化 器等厨房设备预留安装位置。 预留空间给应考虑设备运行荷载、运行噪音及震动所产 生的影响。
厨房设计浅析
基本需求调查 建筑基础条件分析 平面布局规划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电气系统
• 照明设计 1. 临炉炒菜要有足够的灯光以把握菜肴 色泽;案板切配要有明亮的灯光,以有效 防止刀伤和追求精细的刀工;出菜打荷的 上方要有充足的灯光,切实减少混入杂物。 2. 厨房建议照度500 lux。 3. 建议使用暖白光源,应为嵌装荧火灯, 可防蒸汽并便于清洁。 4. 厨房照明通过面板控制,切勿设计调 光模块。 5. 必须在厨房提供应急照明。
D C A B
C D
E
C
E
厨房设计浅析
基本需求调查 建筑基础条件分析 平面布局规划
通风系统
机电配合设计
厨房设备采购
空调系统
排水系统 电气系统 消防系统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通风系统 之 厨房排烟
厨房排烟系统(油烟) •排烟量核算 中餐厨房:L = 40~50(次/h) 西餐厨房:L = 30~40(次/h) 职工餐厅:L = 25~35(次/h)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通风系统 之 补风、排风、消防排烟系统
• 补风系统 补风量为厨房排风量的80%,维持厨房 负压。 全新风直流式空调补风使用中成本高、 能耗大,但舒适度最好;全新风直流式直 接补风,效果好,舒适度低。 末端出风方式:风口补风、集气罩补风。
• 排风系统 公共排风:中央厨房以外的功能区空气 每小时更换1次; 功能排风:烤箱、焗炉、蒸箱、蒸汽锅 以及蒸汽消毒柜、洗碗机等产生的浊气、 废气定点排出; 卫生间排风:为餐饮配套卫生间及沐浴 室设计独立排风系统。
2 3
1
5 4
8
6
厨房设计浅析
平面布局规划 – 设计注意事项
A B
•主厨炒灶火眼数=就餐人数/100 。 •厨房主过道宽度至少为1.5米,通道门 至少宽1米,工作区过道宽度至少1米, 厨师区过道不小于0.9米宽,烤炉前方 应提供额外的空间。 •厨房与餐厅之间采用双门双道。 •备餐间应处于餐厅、厨房过渡地带,并 要有足够空间和设备。 •洗碗间应靠近餐厅、厨房,并力求与餐 厅在同一平面,避免与厨房其他功能区 之间出现交叉流线。 • 材料使用及工艺要求: 1. 厨房区域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完成地 面应朝排水方向倾斜; 2. 与毗邻的公共区域之间应设置降噪、 隔热墙,墙壁应满足防火要求; 3. 地面 – 防滑瓷砖或红缸砖, 墙踢脚 – 缸砖,带卫生圆角, 墙面 – 全高度瓷砖, 天花板 – 耐洗天花板
( 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中 对厨房通风量的规定)
• 排烟风机选型 高静压(700~1200Pa)离心风机或 风机箱,电机及皮带轮外置。 运水烟罩 • 排烟管道 管道内排风风速10~15m/s; 水平管道保持2%以上的坡度,末端设 集油清扫中; 管道建议使用不锈钢等光滑耐腐材料。 • 集气(烟)罩 集气、过滤、集油、集水、补风等功能, 建议使用运水烟罩,水幕净化油烟。 • 油烟净化及消音设备 依排风量进行静电式油烟净化器选型, 效果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 行)》(GB18483- 2001)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排水系统
• 排水方式 1. 厨房排水设备较多,排水量大,建议使用排水沟排水, 沟里找坡贴瓷砖或内衬不锈钢,沟上铺不锈钢篦子,在 下层或垫层内预留排水主管。
优点:便于清淤、减少排水管长度及分支,减少堵塞现象。 缺点:需要结构降板或建筑垫层,视排水沟长度,垫层高度 在200~350mm。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消防系统
• 厨房燃气探测器: 1. 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的报警器,应安装于 距地面小于1m,距地面和墙壁大于2cm的 位置处,距厨具小于4m的位置; 2. 适用于天然气、人工煤气的报警器,应 安装于距顶棚小于30cm,距顶棚和墙壁大 于2cm的位置处,距厨具小于8m的位置; 3. 采壁挂或吸顶形式安装。 • 火灾自动报警:感温探测器。 • 厨房灭火装置: 1. 使用湿化学品或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 2. 排烟罩应配备专用自动灭火系统; 3. 在厨房区域配备便携式湿粉化学品K级 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 4. 在热油炸煎区提供灭火毯。 • 火灾联动装置: 1. 为所有排气罩和排风机提供火灾及燃气 报警自动/手动切断装置; 2. 为排烟罩下方的烹饪设备提供燃气和电 气切断装置; 3. 采用报警联动的常开式机械驱动燃气阀; 4. 火灾及燃气报警信号自动传输至消防控 制中心,并联动本地声光报警器。
• 专用运货电梯: 国内卫生防疫部门规定酒厨房运送垃圾的电梯和运送食 物的电梯要绝对分开,以避免交叉感染。 因此,在厨房设计中,需要使用电梯的,应至少保证两 部电梯到达。
厨房设计浅析
建筑基础条件分析 – 机电部分
• 燃气系统: 燃油、燃气调压、开关站与操作区分开,并配备相应的 消防设施。 燃气容量:建议150~200立方/小时。 • 供电系统: 建议设计双路供电,如条件受限,也应为冷库及其它重 要厨房设备提供备用电源,如柴油发电机。 用电量:建议预留360kW ,具体以设备要求复核。 • 给排水系统: 建筑设计应为厨房预留隔油池或成品隔油池安装位置。 给水管径:建议预留不小于50mm,排水管:一般要求 100~200mm,建议预留200mm。
后勤楼梯
专用电梯
餐厅区域
厨房区域
厨房设计浅析
平面布局规划 – 动线设计
7
(1)操作区:根据厨房平面图及设备配置情况,有的 还可分为红案操作区、蒸 煮区、烤制区等,其功能 是满足既定菜系,烹调工艺要求。 (2)粗加工区:其功能是摘去菜叶、根、茎情况, 鱼肉开生、初加工处理。 (3)切配间:其功能是将粗加工食物改制,调配适 合菜系要求。 (4)面点区:其功能是面粉类食物调和、压制、工 艺拼花、拼盘等。 (5)冷荤区:其功能是将不经加热可直接食用的食 物,开瓶、切制、拼花、拼盘等。 (6)洗碗间:其功能是将餐具进行清洗、消毒、贮 藏。 (7)冷藏区:用于生、熟易变质食物贮存。 (8)仓库区:用于米、面等不易变质食物贮存。
2. 如厨房规模较小,或受条件限制,无法降板或垫层, 设计下层排水管排水。
优点:安装方便,不侵占层高。 缺点:排水中油脂降温后容易吸附在管壁,不易清洗;厨房 需设计数量较多的地漏和排水点,下层排水支管较多,一旦堵 塞,疏通困难。
1
2
• 污水处理 厨房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沟、单级 及多级隔油处理方式。 1. 设置设备下隔油箱方式; 2. 设置主排水 成品或土建 隔油池; 3. 以上两项同时采用。
• 结构及荷载分析: 复核结构设计图纸,确定厨房楼板荷载可满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要求。 如必要,应考虑结构加固方案。 因专用设备要求,厨房区建议荷载为450kg/m2;冷库 区域需应根据需求由专业厂商提供加固建议,参考荷载为 1500kg/m2。 • 专用运货通道: 保证厨房原料补给、垃圾运送及员工出入有独立的后勤 通道连接至室外,避免与就餐或办公人员交叉。
• 防排烟系统 厨房区域宜考虑自然排烟,如条件受限, 应设计独立的消防机械排烟以及相应消防 补风系统。 (消防排烟系统应与厨房排烟、补风、 通风、空调系统联动;与燃气探测报警系 统联动)
厨房设计浅析
机电配合设计 – 空调系统
• 空调形式 部分经济型厨房为降低建设成本,不设 计空调降温,仅依靠排风散热;从最大限 度地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出发,建议设 计及使用空调系统。厨房空调主要分三类, 需根据建筑条件、投资及运营情况选择。 1. 直流式中央空调系统:进风全部来自 室外,空气清洁,舒适度高,耗能大; 2. 分散式末端空调系统:如风机盘管, 分体柜机。投资及运行成本低,需确保定 期清洗及更换过滤网; 3. 中央空调与末端设备混用系统:可根 据餐厅使用规律、季节、时段控制空调运 行、组合方式,使用效果好,运行节能, 缺点是前期建议成本过高。 • 空调风口设计 设计原则:增加厨师操作舒适度,尽量 避免烟尘扩散,提高空调使用效率。 1. 送风口人员活动区定点布置; 2. 送风口尽量降低; 3. 送风口风速不高于2.5m/s; 4. 回风口远离灶台及污染区; 5. 回风口设可拆洗过滤网; 6. 回/排风口风速不超过4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