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雷电的危害与防护

最新雷电的危害与防护


电力电容器不用管型避雷器防雷电侵入波,也最好不 用阀式避雷器。
原因:普通阀型避雷器在过电压值低于避雷器的放电 电压时,冲击过电压使电容器充电。直到过电压值 达到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阀型避雷器的间隙被击 穿,这时电容器将对避雷器放电。由于电容器与避 雷器间阻抗很低,雷电流和电容器放电电流的综合 值很大,有可能损坏电容器和避雷器。
6)雷电侵入波:
所以在雷雨期间,应该 将室内电器电源插头拔 出,防止损坏。
雷电冲击电压—进入建筑物—击穿绝缘—短 路—放电(引燃爆)
雷电 避雷针
油库
汽油
黄岛油库雷击感应放电引发爆炸示意图 a
7)反击作用: 雷击防雷装置—接闪器引线接地体高电压—
对近处管线、电气—放电—绝缘破坏、管道烧穿 (引燃爆)
接闪器:(承接直击雷放电的装置)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 金属屋顶、混凝土构件内钢筋等。
➢当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金属板之间不得绝缘,且 搭接不少于100mm。一类建筑不得用作接闪器。
引下线:
外接引下线
带屏蔽功能的引下线
引下线采用圆钢、扁钢,不少于2条
接地装置: (接地线、接地体)
8)人遭雷击: 遭雷击—立即呼吸麻痹—心室纤颤—脑部损
伤—死亡(体内灼伤)
雷电的主要危害:
直击雷—— 感应过电压—— 雷电波侵入——
贵州小学7人死亡
广东茂名石化雷击火灾
二、建筑物防雷措施
1、建筑物防雷等级: 一类:存储(生产)爆炸物的建筑物; 二类:国家级重点建筑物; 三类:省级重点建筑物。 危化企业大多为一类防雷建筑。
2、防雷电措施:
避雷针——高大建筑、易燃易爆库; 避雷线——输变电线路; 避雷器——靠近变压器电气线路; 避雷网——由各种避雷设施构成的网。 ➢ 烟囱、水塔、井架和高大的建筑物,以及存有易 燃、易爆的物质的房屋上应装设避雷针。 ➢ 避雷针的接地要牢靠,接地电阻一般不要超过 10Ω。
普通避雷针 先导放电避雷针 电感型避雷针
管型避雷器经多次使用,会使内径逐步扩大,其 遮断电流的上下限随之改变。当内径增大20—25%时 应检修。
为防止管型避雷器误操作,与输电线额定电压相 对应,外部间隙有其最小值。
额定电压 (千伏)
3 6 10 20 35 60 110
外部火花间隙 (mm)
8
10
15
60 100 2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50
安装于:变电所进线端(需要泄放大量雷电流); 线路绝缘薄弱地点。
避雷线对输电线的保护:
实际避雷线有悬垂,受风的作用偏移。 保护角——通过避雷线的垂线和避雷线与导线连线的夹角。 保护角越小,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作用就越大。 一般保护角<20°时,雷绕击导线的概率极小(小于0.001) 当保护角>30°时, 绕击概率显著增大。 一般保护角确定为20°—30°。
110KV以上输电线路需全线安装避雷线。
目前多采用具有残压低、通流大、时间响应快、 能连续动作、寿命又长的氧化锌避雷器。
避雷网
由钢筋水泥构筑物中钢筋网+外部裸露避雷装置组成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 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 物、构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少于3m。
➢ 避雷针及其引下线与其他导体在空气中的最小距离 一般不宜小于3m ;
➢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其工频电阻不大于10Ω, 且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
➢ 防雷电感应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得少于2处, 其间距 离不得超过16~24 m。
3)防治雷电波侵入:
➢ 重要用户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入户端将金属电 缆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 架空管线,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 置相连。
避雷针保护:
保护范围——即保护空间。 过电压保护规程规定:雷击落于保护区内的概率不超过0.1%)
避雷针高度为h: 地平面保护半径为1.5h; 上部呈锥形; 在h/2向下保护范围加大。
当多个避雷针共同作用时,其外部保护范围即为各 自边界,两针间保护范围与避雷针有效高度有关。
避雷线
为防止直击雷危害,35kV及以下的高压变配电装置宜 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
新型笼式接地体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1)防直击雷: • 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架空避雷网,且
均有独立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 对排放爆炸性物质的管道,其排放口应在接闪器
保护范围之内。
• 对点燃排放、达不到爆炸浓度的排放管,接闪器 可只保护到管口。
2)防雷电感应:
➢ 建筑物内管线及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基地 装置上;
三、化工设备防雷(外置罐、管) 1、罐顶钢板厚度>4mm,装有呼吸阀,可不装设防
雷装置;
2、罐顶钢板厚度<4mm,虽装呼吸阀,也应在罐顶 设避雷针;
3、浮顶油罐可不设防雷装置; 4、非金属易燃液体的储罐应设置独立的避雷针,
➢ 雷雨季节,在雷击点及避雷针的接地点附近,有 跨步电压触电危险。
2)热性质破坏: 电流—导体—电阻—热能—焦灼(熔化)—火
花(爆炸)
3)机械性破坏: 电流—木导体—水分—膨胀—爆裂
4)雷电感应: 电流—水分—爆裂 静电斥力、电磁力、冲击气浪使爆裂危害加大。
5)电磁感应: (D)
强大雷电电流—强大交变电磁场—闭合回路金 属物感应电流—局部发热—火花放电(引燃爆)
避雷带
避雷器
几种常用避雷器 常用——间隙式、阀式、管式、氧化锌;阀式多用 防雷电波侵入,一般安装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
管型避雷器保护:
内部电极
产气管
导线
外部间隙
外部电极
接地极
内部间隙
工作原理:
线路遭雷击时,在大气过电压作用下,外部间隙、内部 间隙相继被击穿,雷电流经地线泄入大地,形成线路与大地 的短路。此时工频短路电流继续流过,产生强烈电弧,使管 子内壁产生大量气体,从管口喷出,吹灭电弧,管的内部间 隙及外部间隙回复绝缘。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
防雷电保护:雷电——20—30万A,温度2万度。
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陡度——雷电流随时间上升(变化)的速度。 (雷电流对时间的变化率)
2、雷电的危害:(高电压、大电流)
1)电性质破坏:
➢ 雷电放电—极高冲击电压—击穿绝缘—短路—火 灾或爆炸(触电)。
➢ 巨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可直接导致因接触电 压或跨步电压而产生触电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