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8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8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8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
】以上解释二选一
8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译文】
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
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道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译文】
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90.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译文】
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做不成的;
91.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9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9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94.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治理他人;知道怎样治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了。
9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译文】
“凡事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9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
(世间事物很多)要从多方面学习研究;学习研究遇到疑难,要认真仔细地请教别人;请教之后,自己还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后,还要判断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确后,就切切实实地去做。
97.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愚钝人也会明察,即使懦弱人也会坚强。
98. 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译文】
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9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译文】
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
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
100.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译文】
只有天下地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