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作者:****
【摘要】:近几年,媒体上不断涌现各种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件,社会上对幼儿园老师的品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认为幼儿园里谁都可以当幼儿园老师,谁都可以教孩子,谁都可以担当祖国园丁这个神圣的称号。
原本光荣的教师职业,被我们这些只知道打扮,只知道拿孩子来取乐的幼儿园老师们所玷污了。
小学老师是老师,中学老师是老师,可是幼儿园老师到现在还有家长让孩子叫“阿姨”。
这是为什么?
《感动中国的最美教师》不是幼儿园老师,但幼儿园老师承载的工作却一点也不平凡。
孩子要在老师眼皮底下吃、喝、拉、撒、玩、学、睡、闹,而且还要一天八个小时一直不间断保证不出安全事故。
保姆带一个孩子,还要摔摔碰碰,老师带的可是三十几个孩子呀!烦燥、愤怒一定是有的,要老师保持永远的微笑,那需要比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更强的心理素质才行!
学前教育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幼儿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本文认为社会必须先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压力,而老师们应该适当梳理自己的心理状态,建立正确的心态才能有效地做好幼儿保教工作。
【关键词】:心理素质现状梳解压力要求
【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强调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我市各种形式各种特色的公私办园此起彼伏,幼教改革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基本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但是我市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存在公共财政投入范围单一、受惠面小、教师流动性大、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推动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事实上还是千百万工作在幼教一线的幼儿教师们,她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教事业发展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