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2)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2)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卷(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卷面分3分,要求:书写工整,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油光可鉴()繁yǎn()祈祷() kuì( ) 赠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束手无策。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3、默写(10分)(1、),松柏有本性。

(2、)念天地之悠悠,。

(3、)不戚戚于贫贱,。

(4、),中间小谢又清发。

(5、)海内存知己,。

(6、)但愿人长久,。

(7、)行到水穷处,。

(8、)《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9、)《过零丁洋》千古名句,。

4、下面这段文字是某同学写的日记,其中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

(3分)期中考试的时间临近了,①我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

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子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

②可是,我看书只是从兴趣,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③不注意增强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少。

④后来,我发现终于这种做法有问题。

(1、)第②句句子结构不完整,应该补充的词语是(2、)第③句属于用词不当,请改正过来(3、)第④句语序不当,请改正过来5、仿照下面换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

(2分)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如,令人痴迷、神往。

6.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汶川地震后,救援队员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看到一个女人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确认她已经死亡后又发现她身下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婴儿毫发未伤。

之后,随行的医生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包裹婴儿的被子里,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1)某班办以“抗震救灾”为内容的手抄报,其中一个版面以上述材料为内容,请你为此版面设计一个栏目名称。

(不超过6 个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以编辑身份在这个材料后写一则感言。

(不超过30 字) (2分)7.名著阅读(3分)(1.)填空(1分)潜艇上的人睡的床用_____(材料)制成,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______做成的。

(2.)简要概括尼摩船长的形象。

(2分)二、阅读(39分)(一)阅读诗词,答文后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分)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2分)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

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

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

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繇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盘曲而上。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

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

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

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

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甓为之。

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

西则连山宛宛而去。

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

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

盖天下之奇观也。

(选自《游龙门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横柯上蔽()(2)窥谷忘反()(3)皆层峦危峰()(4)可二三亩()11、翻译句子。

(4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开阖晦明,倏忽万变。

12、画出下列句子两处停顿。

(2分)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13、文章第三段写登览临思阁,以_____为序,从俯视、北顾、_____、______、_____五个角度描绘登览之奇观。

(2分)(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1分)(一)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4、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AB15、(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2分)16、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1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18、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12分)我为父亲开车门黄方圆①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A)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

”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

“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

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B)又像犯错一般。

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C)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我按按他的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父亲点头。

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

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

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了一个谎。

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顿了顿又说:“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

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揣了回去,舌头舔舔嘴唇。

⑧我给父亲卷了枝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枝。

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

⑨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

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⑩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

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

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

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

”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

我顿时百感交集。

(11)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

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12)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19、、小说三次写父亲像“犯错”一样,父亲自己认为“错”在哪里?三次“犯错”表现了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20、文中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细节描写,请从下面两处细节描写中任选一处,结合语境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1)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