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某事物的影响、作用或意义。
要紧扣某事的特点和图文材料。
8
决策问题 一般是要求解决某问题或实现某目的(可持
续发展)的途径、措施。
环境问题:主要针对产生问题的人为原因,生态问题一定注意 植被。 发展问题:结合区域,
1、综合利用资源。 2、发展特色和优势。 3、落后地区发展科技、基础设施 4、调整产业结构 5、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 6、发展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或自然灾害的治理等9
列模板
原料;能源;地 价;水源;交通; 劳动力;市场;
政策
究地点 细筛选
金昌镍矿
水电站
参考答案:
兰新铁路
①靠近有色金属资源(镍矿)产地(2分);②靠近能源产地
(水电、煤炭、天然气等),可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耗能的
需要(2分);③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2分)等。16
一定切忌:不分点,不规范
如: 小麦 耐旱,需水少
炼铝厂 耗电量大
水稻 需水多
装配厂 需劳动力多
棉花 喜光照
纺织厂 需劳动力多
茶叶 喜酸性土壤
奶制品 易变质
橡胶 喜热
饮料厂 水质好
苹果 喜光照
轮胎厂 橡胶原料
10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多写点
修饰词:
多写点
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 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 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 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
12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6分) 审题干
中心词
列模板
类型;气温、降 水、温差
究地点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细筛选
参考答案:
整语言
甲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1分);降水集中(或季节
变化大),降水量少于800mm;冬季寒冷干燥(2分);年温
差大。
乙图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多雨,降水
均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2分)。
不同原因:甲图中A河(属扇形水系)多条支流汇于A处,同时进入汛期(2
分),下游出海口单一,导致A河段洪水汇集,易形成洪涝(2分);
乙图中的河段上游来水量大(2分),河道弯曲(多曲流)(2分),
水流不畅,行洪缓慢,导致河流水位上涨(2分);该河段为地上河,容易决14 堤 (2分) 。
究地点(考虑特殊方面)
详细阅读所给的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1.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自然地理条件;
2.看发达程度、城乡位置:影响经济条件、人口疏密、交通等
3.看地区特殊性:如低纬高原、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地区、边疆地区、 战乱地区等;
4.看时间特殊性: 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季节
5.看地理事物特殊性:地质地貌类型、农作物、工业部门
11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可参考分数布点) 2.顺序合理:先自然后人文;先主要后次要 3.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 6.格式整齐: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
要点“序号化”或用分号隔开。 7.简洁精炼:不啰嗦、不拖沓 8.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量多于800mm;冬季温和少雨。(2分)
13
(2)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审之题地干,
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18分)
列模板
降水;地势;支
荆江
流;河道;河床
海河
河段
下游
究地点
细筛选
参考答案:
整语言
共同原因:①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2分),②两区域
2、分布的方位,如集中在城市的西北方向等。
3、沿河流、河谷、湖、海岸线、交通线等分布。
4、总形状,如环状、半环状、线状等。
线的分布:
线的走向、疏密、数值(大小)变化方向等; (如是具体的一根线,只回答走向)
面的分布:
分布的方位和面积(东、南、西、北界线)
7
判断某事物是否合理或是否赞成某事物
据题意,可回答“合理”也可回答“不合理”,答案要 能自圆其说
(1)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试比较两地 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之处。(4分)
审题干
列模板
自然因素;社会 经济因素
究地点
细筛选
灌溉水源
整语言
参考答案:
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2 分),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2分)。
15
(2)金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分析该中心发 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专题:综合题的操作方法
一定切忌:不分点,不规范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
1
专题:综合题的操作方法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特别注意自然地理要素成因、环境问题、灾害成因——气候、 植被
2、分析某一点成因时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例:
白天温度
削弱作用
晴 天气系统
日温差 夜晚温度 表达:
天气 大气逆辐射

海拔
等(视题 目条件定)
天气系统
晴 天气
削弱作用
白天温度 日温差
或海拔
阴 大气逆辐射 夜晚温度
6
点的分布:
分布规律问题
1、数量的多少,分布集中或分散,是否均匀等。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17 Nhomakorabea2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判断问题类型,确定答题方向;
操作步骤: 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 2.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中心词2
中心词1
修饰词
有利 不利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3
例2:根据地形地势,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的异同。
修饰词2
中心词2
中心词1
中心词3 分析角度 答题内容
相同? 不同?
包括因素
例3:甲地区所在国家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人为原因?
修饰词3 修饰词1 中心词
修饰词2 注意转换 灾害类型 人类活动
4
列模板(答题思路,地理要素的全方面)
特征问题 成因问题 分布规律问题 评价问题 推断问题
区位问题 决策问题——措施 比较问题
5
成因问题
1、注意地理要素的整体性,综合成因分析要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