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学习要点

九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歌》学习要点

《桂林山水歌》学习要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画屏、胸襟”等词语。

2、了解本诗采用信天游形式增强了民族感且便于吟咏歌唱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有感情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建设祖国的豪情。

【学习重点】
朗读,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所表现出的情感。

【学习难点】
1、体会作者如何借桂林山水的美景来抒发自己的爱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

2、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学习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学习本诗,要注重朗读。

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自己的想象、联想,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并对主要意象作简要分析。

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体会本诗采用信天游的民歌体形式的特点。

一、作者简介
贺敬之,别名贺进,1924年生,山东峄城人,现代诗人、剧作家。

1949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五六十年代以创作政治抒情诗闻名。

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等,出版诗集《放歌集》。

他善于从历史的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骨,坚持吹响时代的号角。

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

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

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其火一样的激情和阶梯式的形式名扬我国诗坛,《回延安》《三门峡歌》等意境、音韵精美的抒情短章,亦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贺敬之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文化部代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鲁迅文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
(1)注音:
画屏(píng)叩(kòu)门胸襟(jīn)掺(chān)箩(luó)
(2)释义:
画屏:用图画装饰的屏风。

这里指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

胸襟:心胸,心怀。

2、诵读指导
这首诗采用信天游民歌体形式,两行一节,句尾押韵,全诗由许多节连缀而成,节奏自然和谐,有如行云流水,便于吟咏歌唱。

前四节以虚喻实写桂林的山水,造成一种回环缠绵、情韵袅袅的效果,读时应体现出缥缈感和惊喜、挚爱之情。

往下三节倒叙来说桂林山水的漫漫征途,以及战争年代对桂林山水的憧憬,所以读时应起伏转折,体现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内容应充满对桂林、对祖国的强烈赞美之情,要高亢、热烈,满怀自豪感。

3、理清思路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

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

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

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第三层,11—14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

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

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

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

三、深入分析,思考问题
(1)作者是如何借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自己的爱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的?
明确: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寄情山水,心潮起伏,进而抒发一个革命战士对于祖国的深挚感情。

正因为诗人是以战士的眼光、战士的胸怀去感受和描绘桂林山水的,因而他笔下的就不仅是山水,其中还有“对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

景美情深,诗人很好地继承了
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

(2)“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跟我来。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明确: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伟大祖国前途和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

(3)结尾处“桂林山水——满天下”与前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字之差,意境却大不相同。

你能说说其中的差异吗?
明确: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满天下!”,“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念和祝福。

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负和理想,含义深远。

四、它山之石
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桂林山水的美妙和自己的情感。

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境界。

2、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匀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

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

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

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

3、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诗人为探索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曾采用过多种诗体形式。

诗人娴熟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安》相媲美。

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同曲异彩,令人颂倒。

诗句均由两行一节组成,语言自然流畅,有如行云流水,音韵节奏和谐,便于吟咏歌唱。

意境、音韵俱佳,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五、质疑思考
有人曾尖锐的指出:“这首诗高唱‘祖国的笑容这样美',在饿殍遍野的1959—1961年,祖国怎么还会有笑容?诗人怎么还有如此的好兴致?”你怎么看待这首诗的写作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