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修正之后适用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基础上创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并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一书中论证了以“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实践的发展,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表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出口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便是著名的H-O理论。

根据服务的特征,我们知道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服务是难以储存的,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并互动,因此,不可能像货物那样集中生产实现规模效益,而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专业素质优势。

服务业只能依靠无形资产和管理资源的规模使用才能获得规模优势,如社会化经营和一体化经营。

所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都是不适用的。

服务的无形性和经验特征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声誉,这些都不能用一般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衡量。

但是,新要素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

比如:人力技能理论,研究与开发论,技术差距论,其他要素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