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一节 服务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贸
易 第三节 马克思服务价值理论 第四节 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在服务贸易中
运用
第一节 服务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 性
(一)关于“适用性”的讨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1979年,R.迪克(R.Dick)和H.迪克 I985年,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服务贸易产生的现实动 因
服务贸易的成本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
各国的市场结构和国内管理环对服务贸易产生 影响
技术是影响服务贸易的内生变量 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关联产业 企业组织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
(三)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制约服务贸易的产生 和发展
(五)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价格差异常常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国 际服务贸易亦不例外。如何解释服务价格 的国际差异,人们采取了两种途径:其一 是借助传统贸易理论(含有一种非贸易品 假定为服务的模型,即萨尔特模型)解释 服务价格与实际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性; 其二是用实证方法分析价格差异的决定因 素。
(R.Snape) 1988 年,美国经济学家菲克特库迪
(G.Feketekuty)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 1986年,拉尔(Lall) 1991年Falvey和Gemmell 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
TFj=nbnEnj+bn+1Bj (3)
其中,bn是对应于金融服务的短阵N的第n列,bn+1等于世界产出 与世界收入的比率。在要素价格均等化条件下, bn在不同国家之间相 等,但bn+1却不相等。尽管由(5-3)式可知一国商品与服务贸易收支状 况与出口量有关,但在传统的H-O理论中是假设贸易均衡的,即Bj=0, 故省略了该变量。
2.比较优势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格局 3.比较优势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价格 4.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有自然禀赋、地理
位置、文化传统、公司策略与服务基础设 施、人力资本、政府管理体制等。
二、服务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示比较优势
显示比较优势是衡量一国某一类产品的出口量占 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3.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 1984年,巴格瓦蒂 (Bhagwati) 1985年,迪尔多夫(Deardorff) 1990年,伯格斯 (Burgess) 辛德利 (Hindley)、史密斯 (Smith) 、塔克
(K·Tucker)和森德伯格 (M·Sundberg)等
(二)服务贸易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 生产要素范围广泛化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或国家间具有流动性
1982年,克莱维斯(Kravis)等人指出,在相对价格结构 中,一个典型的穷国比富国的服务价格显得更低。联合国 有关部门对34个国家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 克拉维斯等首先提出了一个标准的李嘉图式贸易理论假设: 不同国家贸易品的价格相同。尽管如此,各国生产这些贸 易品的行业工资却因生产率的差别而不尽相同。由于各国 贸易品行业的工资水平决定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业)的 工资水平,而且服务行业的国际生产率差异较小。所以, 穷国的低生产率贸易品行业的低工资,适用于生产率相对 于富国并不低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行业,结果,导致了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的低价格。
具体讲RCA=(Xij / Yj)/(Xiw /Yw)其中,Xij 代表j国i产品出口额,Yj代表j国全部产品(商品和 服务)出口量,Xiw代表世界i产品出口量,Yw代 表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RCA﹥1,意味着该国以出口I产品为主。
(二)迪尔多夫模型
在 1984年,迪尔多夫率先成功地利用传统 的2x2x2赫克谢尔——俄林模型探讨服务贸 易比较优势。
在他的含有一种商品和一种服务的模型中, 迪尔多夫认为,可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 补性、服务要素贸易、不可移动要素的贸 易等三方面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剖析。
(三)伯格斯模型
1990年,伯格斯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能获得适用于描述服务贸易的一 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在提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 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
按照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 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的高低: 如果服务价格相对高于要素价格,生产厂商就会减少对服 务的依赖,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由于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 同而上升或下降。如果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各 国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 定因素。
(四)萨格瑞模型 萨格瑞将技术差异引进H-O-S模型,并进行修正,
分析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 在要素价格相等、各国投入——产出模型相同的
前提下,要素禀赋与贸易的关系可表达为: Tj=A-1(Ej- EWj )(1) 其中Tj表示j国商品净出口的n X 1个向量,A表示n
X n投入矩阵,Ej表示j国要素禀赋的n X 1个向量; E=∑jEj;Wj=(Yj-Bj)Y,Yj 表示j国的GNP,Bj表示j 国商品贸易差额,Y=∑jYj。
假设存在国际服务贸易,将(1)式中的Tj和Bj分别调整为: Tj表示j国商品 和服务净出口的nx1个向量, Bj表示j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收支。这样 (1)式就变为:
Tj=(A-1-QW/Y)Ej+ BjQ/Y (2)
Q表示世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数量,W表示生产要素的世界价格。 上式中右边第一项表示j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量的要素票赋,假定N=A1-QW/Y,则矩阵N既反映有关A-1构成的生产函数,又反映与QW/Y 相关的消费函数。第二项BjQ/Y反映贸易收支平衡对贸易量的影响。 若(2)式引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则该式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