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湾控规文本
2. 控制图则使用及管理规定
2.1. 本规划控制性图则是有关双月湾地区城市建设的控制性法规文件,在双月湾内进行各项
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执行本规划图则的有关规定。
2.2. 有关名词解释及其他技术规定详见附件《双月湾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以下简称《说
明》)。《说明》是制定和执行法定图则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技术规定。
·1·
惠东县双月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尊重城市生长的发展脉络和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开发的时序 与质量,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历史传承 从传承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角度,尊重与保护地域风情和文化特征,重视现代城市文化品 质的营造,提升人文环境质量。 1.4 规划范围 本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惠东县平海镇内海、榜山、张家墩河及南门海 围合的海滨地区,规划区范围 6.13 平方公里。
惠东县双月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总则
1.1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以实现高质量的开发利用双月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为双月湾地区开 发过程中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1.2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3)《惠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4)《平海、港口城镇总体规划》(2008—2020); (5)其它相关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管理文件。 1.3 规划原则
(1)环境优先 作为大珠三角地区滨海资源较为优越的地区,完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和宝贵的旅游资 源本底是其赖以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认识到任何的开发行为必须以保护本地区完好的生 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从建立城市良性循环生态体系的角度,立足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和优 化,协调自然、城市、生活、产业和游憩等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 (2)社会公平 度假区空间和设施应为不同阶层人群服务,在功能安排上尽可能把不同人群的需求考虑 进去,让不同人群共同使用优美的滨海资源;空间安排上体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体现社会公 平,严格控制公共活动空间关乎公共利益的空间环境。 (3)市场弹性 规划的目标仍需通过市场的开发活动来实现,在关注公共利益的同时应考虑旅游开发的 市场需求,为后续开发活动保留适当的弹性空间,以应对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 (4)整体协调 双月湾旅游开发地区与平海及港口镇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在功能布局、交通组 织、基础设施、城市风貌等方面协调一致。 (5)循序渐进
2.3. 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本规划中特别注明者除外)依据《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
准则》确定。
2.4. 在本规划区内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均应以本图则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2.5. 本图则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范围等,可能在下阶段详细.........................................................................................................1 2. 控制图则使用及管理规定..............................................................................2 3. 发展目标与定位..............................................................................................2 4. 规划结构..........................................................................................................2 5. 地块划分及编码..............................................................................................3 6. 建设用地性质控制..........................................................................................3 7. 用地控制..........................................................................................................3 8. 土地开发强度及容量控制..............................................................................4 9. 奖励与惩罚......................................................................................................5 10. 道路交通及设施控制 ..................................................................................5 11. 公共空间景观控制 ......................................................................................6 12. 配套公用设施控制 ......................................................................................6 13. 建筑物的管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