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式范本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式范本

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2)第三章控规单元总体控制 (3)第四章绿地规划 (3)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 (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七章城市安全设施规划 (4)第八章土地细分控制 (5)第九章附录A:文本用词说明 (6)第十章附录B:文本名词解释 (6)第十一章附表一:现状用地统计表 (7)第十二章附表二:规划用地构成汇总表 (8)第十三章附表三:规划道路一览表 (10)第十四章附表四: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配建指标表 (11)第十五章附表五:土地使用兼容性表 (12)第十六章附表六:地块控制一览表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适用范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本次规划的控规单元为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地段,规划控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昌道,东临京山线、广瑞西路,南至东兴路,西抵海河中线,规划总用地面积658.4公顷。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9)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0)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12)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13)天津市河东区十二五规划(14)国家和天津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期限至2020年。

此地块需分期建设,至2020年为初期开发,至2030年为中期开发,至2035年为后期开发。

第四条管理要求本控规地段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则两部分组成。

其均为法定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本规划的解释权及实施过程的协调处理,由河东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负责。

本规划确需修改,须按规定履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程序。

本规划经河东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五条强制性内容说明本文中下划线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地段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定的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第六条规划目标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和谐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载体功能,初步建成“两区一轴”,全力推动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

第七条功能定位该地区集商务商贸、生态居住、科研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业服务、行政管理等多种区域副中心功能、城市服务功能、决策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

第八条规划结构该地区将形成“一轴、一核、两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轴是六纬路经济发展带;一核是天津站中心商务区;两区是大王庄地区,大直沽地区。

第九条人口控制规模综合大王庄地与大直沽地区的人口容量预测,确定整个地块人口容量约为17-18.3万人。

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按这个规模或以上标准进行相应配套。

第十条建设用地控制规模通过分析地形、地灾等两部分条件对规划区建设用地的限定,可以得出,本规划区内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为 6.5平方公里。

第三章控规单元总体控制第十一条主导类型本控规地段的主导类型为改造区。

第十二条主导功能本控制地段的主导功能为:以居住、商务商贸服务业功能为主,同时教育、科研等配套服务功能。

第十三条开发强度规划确定该控规单元的商务用地(主导功能用地)的容积率不低于5.0,建筑密度不低于50%,绿地率不低于20%;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不低于1.5,建筑密度不高于40%,绿地率不低于45%确定公共设施用地(配套功能用地)的容积率不高于1.5,建筑密度不高于40%,绿地率不低于35%。

第四章绿地规划第十四条绿地类型本控规地段内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广场绿地共3类。

其中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地按照用地分类标准单独划分用地;防护绿地与各类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结合设置,不再单独划分用地类别。

第十五条绿地规模规划本控规单元内的绿地面积36.4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1.1%。

其中规划公共绿地39.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7.62%;生产防护绿地24.0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15%。

第十六条控制要求规划确定的防护绿地的合理布局,数量和规模为强制性内容,在编制下位规划和实施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落实;生产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的控制按照《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七条规划内容本控规地段内的公共设施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为主,包括商业金融、教育科研设计,以及可根据需要设置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设施。

规划地段以互动文化体验区和现代金融商务区为主,伴有商住混合区,创意产业集聚区,滨水商住区,洋务文化旅游区,特色文化居住区功共7个特定功能区域组成整个地段规划。

第十八条控制要求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30.8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的8.87%。

在六纬路,十一经路各类设施结合现状布局,主要包括商业金融、商贸交易、文化展示、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设施。

本控规单元内居住区公共设施,如: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公益性服务设施有3处(包含)其等级均为产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级别。

其控制按照《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DB29-7-2008》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九条规划原则本控规单元应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快捷顺畅的道路系统和现代化交通设施,实施现代化的交通管理。

为此,道路交通规划应体现整体性、承接性、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尊重自然条件与地方特色等原则。

第二十条道路系统规划本控规单元内的道路系统为方格网状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规划部分形式较为自由的道路。

道路系统按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

规划主干路 6 条,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m;规划次干路 11 条,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 30 m;规划支路 17 条,道路红线宽度为 16 m(详见附表三)。

规划要求主干路原则上不作调整,对次干路可以根据用地布局要求在不改变道路功能前提下进行调整,但须报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此外,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区内的支路可根据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取舍或适当调整。

第二十一条道路交叉口规划本控规单元相交道路交叉口均规划为一般平面交叉口。

第七章城市安全设施规划第二十二条目标与要求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进行重大项目建设时,应考虑各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对可能牵涉到的灾害性相关影响,需进行多方论证,并由专业部门提出防治措施,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各类建设活动。

第二十三条防震减灾规划该控规单元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地震基本烈度7度的能力;其中,汉沽区、宁河县、塘沽区的宁车沽、北塘水库、黄港水库等地区,具备综合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能力。

重点加强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规划和建设,尤其在商贸交易、文化展示、设计研发等商业性公共设施当中应当适度提高抗震标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实施建设,同时应做好紧急疏散通道及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应进行地质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二十四条消防规划本控规单元的消防由河东区,在道路建设中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要求,消防车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

控规单元内的消火栓按照规范标准数量建设。

第八章土地细分控制第二十五条街坊划分以主,次干路为边界,本次规划将本控规单元划分为7个地块,地块用地规模一般为1平方公里(根据用地功能布局的实际情况,个别地块可能会突破这一范围)。

第二十六条地块划分在街坊单元的基础上,可对用地进一步划分至地块。

应确保地块用地性质的单一性,区域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划分至用地分类标准的“中类”和小类。

以活力区成片开发时,地块内的小区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的要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确定。

当以地块为单位拆分建设时,应考虑拆分后地块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无论是整体成街坊还是拆分成地块建设,均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其开发控制必须满足地块控制指标的规定要求。

保证每个地块至少有一边与可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道路相邻,街坊内部地块须确保与道路直接相连的出入口通到用地。

地块用地边界为规划可建设用地界线,当与已经办理合法手续进行出让或划拨的地块用地边界不一致时,以后者界线为准,同时须保证后者用地性质不被变更。

第二十七条地块编码地块划分采用三级编码:一级编码为控规单元(起步区)编码,用大写英文字母A表示;二级编码为街坊单元编码,采用两位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三级编码为地块编码,采用两位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二十八条土地利用性质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依据《天津市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规定执行。

为保证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地块内建设的项目可参照《土地使用兼容性表》,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按不同兼容类型调整的地块必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二十九条土地开发强度本规划区为旧城改造类型,各地块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指标以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作为刚性指标。

规划确定绿地率采用上限控制(在控制指标中明确标明)。

一般控制指标为: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密度不低于20%,绿地率不低于15%。

公共设施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采用上限控制,绿地率采用下限控制。

一般控制指标为:容积率不高于1.5,建筑密度不高于40%,绿地率不小于35%。

各地块开发强度的具体指标详见《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附表六)。

第三十条土地投资强度规划控制买地建厂的企业,注册资金要在3000万元以上;每亩地的投资强度不低于150-200万元(2250-3000万元/公顷)。

次地块可以8分期开发。

第三十一条建筑高度控制本控规单元内建筑以高层为主,综合服务中心内可根据景观要求或地域识别要求,布置个别低层建筑,以达到突出中心、引导全局的作用。

第三十二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交通、日照、救灾、空间关系以及工程管线布置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