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
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
汉代察举制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B.保障人民参政的权利C.促进国家政权的开放D.缓和地域之间的矛盾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
”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C.“天道有常”D.“经世致用”4.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5.学者傅国涌认为,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还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要改革。
该“起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6.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
“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
”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C.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7.伦敦路透社1937年11月28日电:本报对于此次上海作战中国部队之英勇智谋表示最大敬意,继谓日军欲使华军有计划退却变为总溃散,殆将感力尽精疲之苦。
此电报赞誉了中国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C.通过英勇的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D.牵制了亚洲战场日军的主要兵力8.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交通里程统计表3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苏联的技术援助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法国政论家邦雅曼•贡斯在评价古希腊民主制度时指出:“僭主(即独裁者)政治先用一只手打击人民,压制他们的真实意见,再用另一只手打击他们,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
”这主要揭示了A.直接民主制的缺陷B.陶片放逐法的弊端C.奴隶主专制的本质D.多数人暴政的危害10.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
”他意在说明A.古希腊创建了逻辑体系B.西方哲学思辨传统悠久C.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D.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11.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这段话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B.突出人民主权思想C.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D.彰显三权分立立职能12.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结果是,1932--1933年提供给市场的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部分,达到1926--1927年的2倍,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已能提供国家粮食调拨总量的80%。
对其准确的理解是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B.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进步作用C.农业集体化短期内成效显著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作用二、材料分析题13.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5海夷道”。
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
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
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
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
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
印第安文明对燃料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的培育。
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调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14.材料: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实行的废除封建特权税及将土地分给农民的措施,大大促进了法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解放。
然而,19世纪晚期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颁行,使法国付出了沉重代价。
由于政府取消了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外国廉价商品蜂拥而入,农民利益受到重创。
农业生产陷入萧条。
在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政府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政策,转而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农业及农民予以大力保护。
在政府的保护下。
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凸显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要求政府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实施了稳定的农业政策;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予以巨额补贴,同时颁行众多惠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
这一切都说明,法国已经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滕淑娜,质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政府采取“以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原因。
7(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影响。
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
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
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
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
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1)依据材料,指出“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项措施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16.(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意识到满清政权就要寿終正寝时,每个集团和阶层都试图通过加入和控制革命政府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与其说是各阶层的合作,倒不如说是各集团利益的博弈。
改良派和革命党人在革命后的第二天就共同选择了并非革命党人的原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的最高领导,确定由黎元洪来领导新湖北军政府,恐怕是武昌起义过程中作出的最关紧要的抉择。
一直到1913年他一直控制着湖北。
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由军界上流人物与绅士及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延续到军阀时代。
继黎元洪之后,全国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所建立的军政府,除广东由革命党人胡汉民任都督外,多由旧官员、咨议局人士担任。
就这样,在一派“咸与维新”的恭贺声中,新政权消弭于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胡尧兵《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的两张面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后由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9据表格中中反映的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1.C【解析】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君权,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A属于地方制度;B属于监察机构;D没有丞相。
2.C【解析】“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
”说明察举制促进了政权的开放,C正确;A中公平公正的原则;B中人民参政不符合事实;D中地域说法错误。
3.A【解析】由材料“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永久不变之真理”可知,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第一性的,事物是第二性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项错误;“天道有常”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意思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1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反对当时的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故D项错误。
4.D【解析】“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说明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偏重于政治;C中人多地少不符合材料主旨。
5.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维新运动、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均与此有关,B正确;A是根本原因;C属于阶级因素;D是日本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