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读《采访本上的城市》有感)
文摘:北京市我国著名的古城,有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人民的结晶。
然而随北京现代化发展,我们已经被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包围。
同时,北京交通的建设也是焦点问题。
北进现代化发展冲进了我国古代文化,且在很多问题。
本文阐述了其中现状,并分析了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的古代建筑及现状和方案
北京的高层建筑现状、问题及方案
北京的交通现状、分析及方案
正文:
一、北京的古建筑
1、北京原来风貌
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在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上,集中的反映了伟大中华民族在过去历史时代的成就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他城市布局气魄庄严,喜多建筑群和建筑设计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故宫是现存最大的完整古建筑。
他风格绚丽,森严庄重、气势雄伟、豪华壮丽。
是古建筑的精华。
同时,古代四合院住宅与胡同也是北京的古文化的精髓。
较大的住宅布置成“一正两箱”多进院,更大的则附有花园。
是庄严严谨的和自由的结合。
这些都是北京的古建筑的精华。
2、北京古建筑现状
虽然北京有着气势恢宏的城市发展史记和古建筑,但本应得到保护的建筑却在城市建设化浪潮中被破坏。
很多古建筑被拆除。
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陆续被拆除。
1952年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门被拆。
后又拆了故宫北上门和东西连房。
北京的四合院已而为了迎合现代化发展而被拆迁。
四合院被无情的推土机推倒。
北京土地价值增长,建设工程产生了可观的GDP值,于是拆迁之风也继续着。
北京四合院和胡同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故宫也经历着不断的改造计划,直到1988年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才得到保护。
这些都严重冲击了历史文化和文化保护。
3、解决方案
1)北京的发展应该是在保护旧城区的同时,大力发展多功能新区。
逐步将经济中心发展移到新区中。
在旧城重点发展文化。
这样才会是北京高速发展的同时,让古建筑得到好的保护。
2)我们可以对部分古建筑在保持原貌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改造,对其内容更新以适应发展。
3)对部分类型相同的历史建筑可适当撤并,不求多而求精。
这样我们就可在发展北京的同时,保护其历史文化及建筑。
二、北京高层建筑
1、北京高层建筑现状
随着旧城的拆除土地价值不断上涨,建设工程也不断发展。
楼房拔地而起。
自十九世纪电梯发明以来,建筑向高层发展从没停过。
我们已将高层建筑多少是为国家实力和现代化发展的标志。
二十几年来我国建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于是,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我们追求奢华的条件,如今北京已有4000多幢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吞噬了文化特征。
我们浅薄的意识使北京建筑失去了文化与内涵。
2、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
追求现代化发展并不意味着高楼化。
当我们处于钢筋水泥森林中时,又引发了很多问题。
1)在生态方面,高层建筑引起了局部强风和热岛效应。
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2)北京高层建筑忽略了规划,其追求标志性而忽略人文与生态。
北京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城市总体杂乱无章。
没有协调性。
同时也缺少绿地的建设。
我们追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是绿茵被之取代。
高楼挤在道路两边,让城市变得冷酷无情而缺少活力。
3)追求数量的高层建筑质量不堪一击,土地超负荷,使其在防震抗灾方面有隐患。
3、解决方法
我们在建筑高层的同时应该注意其他规划,局部的城市应受总体的建设的控制,是现代化建筑和谐的融入城市中去。
同时我们应该增加绿地的建设。
也要建设一些广场,小公园等。
市城市变得有情趣,人性化。
高楼应配置防灾设施,且每栋高楼应给予严格的考核在使用。
与此同时北京政府规定在330米的国贸三期工程将为后一座超高层建筑,北京不再批准超高层建筑,所有的高层建筑将经过北京市相关部门严格考察后在建设。
如此,我命就会改善高层建建筑的情况。
三、北京交通建设
1、交通现状
随着北京现代化发展,高楼建设与马路建设,机动车成为北京必备的交通工具。
大气污染70%~80%来自机动车并没妨碍其每天1000 多辆速度增长同时,大量的商业老字号、古戏楼、会馆、四合院被拆除。
建成宽大马路。
北京二环以内马路仅占市区6% 集中全市20%的交通量。
路网不合理造成了大量拥堵现象。
社会每天为此会损失成本400万元,每年146亿元。
于是北京开始沿“摊大饼”模式发展,一、二、三、四环向外扩展。
2、交通现状分析
随着交通拥堵问题加剧,北京不断追求马路的宽度。
美国葛满围教授表明:北京马路不和两边建筑发生关系,这是典型的郊区模式,没联系紧密的路网,失去了城市的感觉。
北京道路现在已加宽到80~120米,然而这并没解决问题。
路宽了可是却促进了交通的集中化。
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宽路面。
如北京的二环,刚建时,由原来的45分每里到27分每里,大家很高兴。
但这个记录只保持了三个月,半年后恢复正常速度。
后又修建了三环,4个月又堵起来了。
以此类推又建了四环。
而北京的真正问题在于:路网稀,次干道严重短缺,支路不发达,主道堵得一塌糊涂却没法疏解。
3、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将大马路分成多个小马路,大马路上因并线,车要减速。
其功能远不及总宽度同的多个小马路,我们应追求路窄而密,而不是宽二稀。
建设放射线,联络线,次干线等,让路网成为一个系统,形成高密度公路网,会明显提高汽车的流量。
同时我们也应优化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
这样北京的交通将是别样的景象。
参考文献:《采访本上的城市》王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