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给社科类学生的一点实证学习经验

写给社科类学生的一点实证学习经验

写给社科类学生的一点实证学习经验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吕小康1写在前面1.1适合的阅读对象1.1.1直接对象为上我的方法课的社会学类专业的硕士生。

1.1.2同时适用于非经济计量类的所有社会科学学生,如社会工作、人口学、政治学、心理学等。

1.1.3如果专攻上述专业中数理方向的,自然不适用本经验。

1.1.4必须对定量方法有一定的兴趣或有一定的实际需求,否则还是找本小说消遣消遣吧。

1.2写作的动机1.2.1本人文科出生,从高中到本硕博(社会学)皆是,目前在一个半文半理的细分专业工作,既有成果多数在理论领域。

无过多实证研究经验,目前仍是“在路上”的学习者。

学习上高度自我驱动,基本上属于兴之所致、死抠到底型。

对基础理论的兴趣超过实际应用,对数学内在审美的体验感超过模型应用的成就感。

所以,我写的东西未必实用。

我也没有能力写出一本《葵花宝典》,别人能够一练升天。

1.2.2我学习和写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有兴趣,而不是因为有天赋或有成就。

文科绝对强于理科,数学智商中等偏下。

擅长逆向思维,并现场应用如下:凡是我在自己身上试验过、且能大体学得通的内容,就说明它们本质上不是很难,大都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多数社会科学类学生(注意:这是主观概率,不是客观事实,本人不负责此断言的外在效度)。

1.2.3我的信心来自我的实践,你的信心则需来源于你的实践。

2老生常谈的三门基础课2.1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缺一不可。

但是不能看《大学文科数学》类的教材内容,而要在那些基础上,系统地学完普通理科难度的相关课程。

2.1.1我需要呐喊:那些号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科学(非经济类)实证教学模式,需要变革了!你们提供的数学、统计和方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了!那些号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科学(非经济类)的同学们,你们所学的数理知识是严重有偏、有缺的,完全不能满足未来研究的需要,你们需要警醒了!2.2微积分是基础中的基础,需要掌握多变量微积分的一般运算(主要是偏微分与重积分运算)和一般意义上的级数理论(主要是级数收敛与最基础的泰勒展开)。

推荐教材:同济六版《高等数学》,国内相关的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内容详略基本得当,也比较流行。

想比较有深度的,可以看史济怀、常庚哲的《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不过,相信我,文科背景的学生,基本上是看不下去数学分析的——除非你做了极其强大的心理动员。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尤其是上册(可能下册对我来说太难了、欣赏不了?)。

2.3线性代数倒是一般难度即可,大体能明白矩阵运算与表达,了解秩的作用和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差不多就可以勉强应付;如果想要看懂后期实证研究中的系列证明,至少学到正定二次型的相关内容。

2.3.1推荐教材:2.3.1.1邱森,《线性代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讲解很详细,不像某些线代教材(见下),“惜字如金”,我们这些智商低的文科生,伤不起啊!2.3.1.2魏战线、李建成,《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1.3千万不要看同济版的《线性代数》,惜字如金,理解起来实在太伤人,但是它的学习辅导那本小薄册还可以。

2.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需要实变与测度论知识,掌握基础的概率论,能够知道二元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概率密度等基础内容,大致可以。

了解点估计、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要能理解假设检验与显著性检验的区别,能理解功效函数的意义。

2.4.1推荐教材:2.4.1.1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简单的可以看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4.1.2我极欣赏这位老师的教材。

真的很好。

比浙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好,后者更适合用来做考研的参考书,不太适合做社会科学类的教材。

顺便再推荐他的《贝叶斯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我相信,这个方法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会随着相关统计软件包的成熟和推广,会逐步推广到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有兴趣的同学们,抢先占领这一高地吧!2.4.1.3陈希孺:《数理统计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陈老院士的书,实在是出神入化,令人爱不释手。

我特意把两本都买了,珍藏一下。

用文学手法来讲,他的写法就像是“如椽之笔”,平实简洁而力透纸背。

但不太适合当教材,而是适合当作教参。

顺便推荐他的《数理统计学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国内有关统计史的著作相当稀少,这本书则是稀少中的精品。

2.5基本上,真正的实际应用中,用不到这三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但是为了达到能够应用这一水准,仍需要有这三门课的基本内容作为支撑。

而就是这三门课,就已经使国内许多大学的文科生头疼不已。

但这也正是少数文科生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

当整个行业处于低水平时,你只需要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已。

2.6关于教材的优劣?2.6.1基础课程的系列教材,很多时候谈不上谁比谁好;主要还是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我修养,以及毅力。

如果能找到视频,就更好了。

比如吉林大学陈殿友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麻省理工的Gilbert Strang的线性代数,中科大的缪柏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科大史济怀或复旦陈纪修的《数学分析》,都是极好的。

不过要真看完你就研究生毕业了(如果你是两年制的研究生)。

另外,我觉得有些考研的数学视频也是不错,这里就不打广告了,大家自己找找吧(提到视频这点事,我总是在想,这样算侵犯版权吗?本人法盲,谢绝跨省)。

2.6.2个人觉得Strang的线代超赞,但适合先经历一次国内教材和教授方式的“洗脑”,你就觉得老外讲得真心好!没有比较的话,你会发现线代永远是那么的抽象……数学学习不能迷信神话,千万不能看了某些帖子,说某某老师讲得行云流水,于是就认为这课真的是行云流水,这些都是修辞,修辞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东西。

附故事一则,请自领会:2.6.2.1von Neumann曾经碰到别人问他一个估计中国小学生都很熟的问题,就是两个人相向而行,中间有一只狗跑来跑去,问两个人相遇之后,狗走了多少的这种。

应该先求出相遇的时间,再乘狗的速度。

如果没有什么记错的话,小时候听说过苏步青先生在德国的一个什么公共汽车上,就有人问他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当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

von Neumann也是瞬间给出了答案,提问的人很失望,说你以前一定听说过这个诀窍吧,他指的是上面的这个做法。

von Neumann说:“什么诀窍?我所做的就是把狗每次跑的路程都算出来,然后算出那个无穷级数。

”——资料来源:北大未名,《Hero in my heart》,请自搜索之。

2.7基础有多重要?我总是想起以前adidas请奥尼尔做广告时说的哪句广告词:It’s all aboutFundamentals! 基础打好了,学习统计、计量,真的势如破竹;如果基础不行,想要有多难,就有多难。

3统计工具选择3.1以spss入门,然后抛弃它。

理由?不细述,“大势所趋”:试看未来之统计世界,必将不是spss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我的论断是极不“实证”的。

3.2Stata几乎是最适宜的从入门到精通的软件,不过,你用的是正版的吗?3.2.1推荐的介绍读物:3.2.1.1《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软件的应用》(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我个人觉得是最适合入门的教材。

3.2.1.2《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2.1.3《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劳伦斯·汉密尔顿著,郭志刚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书不错,翻译糟糕了点。

3.2.1.4《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克里斯托弗•鲍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2.1.5入门的有这几本基本就够了,深入的内容,大家自己再去结合自己的方向寻找吧。

3.3如果有水平、有野心,上R。

全正版,免费,开源。

只可惜是命令语言,估计就冲这一点,国内的社会科学界要流行这一软件还需n年,很多人还是宁可在一群盗版软件的滋养中,苟且偷生吧。

3.3.1推荐的读物:3.3.1.1Robert I. Kabacoff,《R语言实战》,高涛、肖楠、陈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3.1.2Peter Dalgaard,Introductory Statistics with R,2008。

3.3.1.3Y. Cohen and J. Y. Cohen,Statistics and Data with R,2008。

3.3.1.4薛毅,《统计建模与R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3.1.5我个人认为,那两本英文书,以后应当成为社会科学类的应用统计学教材的流行写法。

社会科学类的统计教学,一开始就应当结合软件进行,而不是分开。

3.4当然,工具不是关键,实证研究的基本思想的培养与套路的掌握才是王道。

具体,可参看王存同老师的讲座(《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讲稿。

请自检索。

3.5一些常用的网站:3.5.1常去这些地方看看,你会获得许多资源(此去略去一万字……)3.5.2人大经济论坛:/3.5.3新浪爱问:/3.5.4统计之都:/3.5.5 UCLA stata: /stat/stata/3.5.6 Quick R: /3.5.7 coursera:https:///4一些适用于社会科学类的实证教材4.1这里假定你已经至少学过基本的统计与专业研究方法之类的内容。

4.2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回归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3格致方法定量研究系列:如《高级回归分析》(格致出版社,2011),《数据分析方法五种》,《线性回归分析基础》,等等。

翻译的质量虽然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或许我应当写成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比直接看原文要省力点。

要是没有足够强悍的英文能力,老老实实读中文版吧。

4.4计量经济学系列:4.4.1只要你强制自己学完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发现基本上你要用的方法,差不多在这一课程里都已经讲到了。

我一点都不觉得计量经济学是仅供经济学领域使用的方法。

实际上,社会科学类的诸多学科,除了都在研究人类行为这一主题上的共同外,另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在定量方法上一视同仁,赢者通吃。

而且,这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放在大二,也就是三门基础课程之后立即开始。

4.4.1.1一点小牢骚:其实,我真心觉得,《社会统计学》这类课没有必要开,从名字开始就不伦不类的,难道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的“统计学”吗?什么管理统计、心理统计、人口统计、政治统计,除了案例有所不同、侧重有所不同外,原理有本质区别吗?为什么要脱离实证的最前沿,上一个在统计领域并不靠前的《××统计学》?这些课程,都应当直接改名叫成××学科的统计应用,直接结合软件来讲应用,而不是又讲原理又讲应用,搞得社会学的以为社会统计学就是统计学的真面貌、搞心理学认为心理统计就是统计学的真面貌,其实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