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教学反思
《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 的起始课。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认识制作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一、课堂预设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一个自己制作的多媒体作品作为新课的导入(作品是一个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PPT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背景设计、字体处理、图片添加、音乐播放、动画效果等),通过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个作品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么?”引入学习的主题PowerPoint。
接着,介绍了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主要是通过word软件知识的迁移,加深同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观察、实际操作的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演示,再让同学们上讲台自己动手制作,完成这个部分的学习。
最后是对制作多媒体作品过程的讲解,再一次播放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播放后,分析每张幻灯片的素材组成,思路的设计。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填写在书本上的表格内。
二、课堂生成
在六年级班级讲授完毕后,课堂生成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情况:
1、多媒体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新课导入方式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同学都被这么美好的故事和精彩的作品所感染了,教师能够感受到同学对制作软件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课堂导入效果非常好;
2、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过于偏重讲授,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够,当学生学习的需要与老师知识技能的供给达不到一致的时候,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特别是班级一些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对这些知识已经有所掌握,所以在老师讲授时,他们明显没将注意力放在讲授的知识点上;
3、讲授时,知识点的顺序关系、快慢节奏没有把握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反应出来。
三、教学反思
认真研究了本堂课的预设与生成,在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指导下,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1、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更深入,对教学任务的把握应更准确。
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是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在讲授时,这一点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讲授知识点时应当“快”,观察、操作、自己动手时应当“慢”;
2、应当讲练结合,课堂最好设置在机房。
讲授主要以讲为主,但是信息技术更应该重在实际操作上,本堂课仅仅是几位同学上讲台的“试试”,不具备班级普遍性,也不能很好的发现同学在操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3、对于新课引入的多媒体作品,运用得非常好,但是对它深挖不够,如果在多媒体作品播放后,直接讲授幻灯片的规划,分析它的设计思路,讲授分析完后,用“这么漂亮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学?”效果会更好。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的逻辑次序,对课堂的帮助会更大;
4、信息技术课程,应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具体的知识点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的操作;
5、信息技术课重要的是让大家掌握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身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常用工具;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认识多媒体作品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