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⑵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对《水浒》主要内容的了解和与杨志有关情节的把握,结合本文的内容,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
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典文学天地,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提高文学赏析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情节幻灯片。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水浒》基本知识和与该文相关情节的理解,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呀由刘欢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汉歌》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中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演绎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纲。
二、预习准备情况检查1、学生交流《水浒》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课件展示:《水浒》又叫《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读一读,写一写:怄端的干系寻思逞辩勾当三、解题学生交流《水浒》中与杨志有关的情节后,教师课件展示:杨志人称青面兽,是五候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本文选自《水浒》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纳,标题是编者加的,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纲,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四、整体过程1、感知课文:⑴课文是以谁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巧夺。
2、研读课文:⑴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词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有关词句如: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这路上不是耍处!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⑵分析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物的感觉、作者叙述)作用:A、烘托了人物性格;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B、推动情节的发展:如: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的描写之中,推动了情节发展。
⑶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酷热难忍──口渴天时黄泥冈松树林──休息地利麻痹对手,巧下蒙汉药──蒙骗对手手段高明⑷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却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中国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析题导入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着《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设计说明: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1、复述故事: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设计说明: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设计说明: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
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1、理线索: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设计说明: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
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
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
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
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
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
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平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