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1、文中第六段“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中的“插”字写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插”字,写出了杨志的随意,说明杨志已被晁盖等七人成功蒙骗,已完全对他们放松了警惕。
2、课文第八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体现了什么?——神态语言描写。
体现了白胜的沉着冷静,他以退为进,掌握主动权,与张志斗智斗勇。
3、文中第七段的唱山歌与第十段的唱山歌有什么不同?——含义不同,前面是为了引诱杨志上当,后面包含计策成功,生辰纲唾手可得的喜悦之情。
4、文中第11段的“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表现了什么?——充分表现了杨志等人痛苦着急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第十段第一句的一个“痒”字,写出了什么?——写出了众军汉渴望吃酒的急躁心理。
6、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7、刻画邻居们的形象有何目的?——表明封建科举流毒已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讽刺了科举制度下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智取生辰纲写热的有二十多处,间接写热的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烘托出紧张焦灼的气氛。
9、杨志失掉生辰纲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1,与手下之间的矛盾。
(失掉了天时地利人和。
)2虽然杨志有机智但是还抵不过晁盖、吴用等人。
10.写贩枣客人在一旁的劝说有什么用意?——和白胜唱双簧戏,更加引诱杨志手下买酒喝,也更使杨志放松警惕。
11、“你这客观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的货不好,如同打人家的脸。
其二,是说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11、课文志11段已经结束,为什么还要写一小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用,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名主题。
12、第二段中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开始是好言相劝忍耐,后来是对杨志公开抵制,皆因天热杨志为保生辰纲对军汉残暴而引发。
1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14文中的两个矛盾。
分别是什么?——一个是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
另一个则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
15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帮助?——1反衬出老都管,虞侯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2突出吴用“计”高一筹3.为后文逆转做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16伏笔在小说情节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找出文中两处伏笔。
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
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
一处是杨志和众军汉的关系的描写。
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17吴用如何智取成功?——天时地利矛盾计谋智取生辰纲阅读题(一)阅读课文第5段至倒数第2段,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杨志遇到贩枣人后,又面临什么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呢?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刻画杨志的机警和押运队内部矛盾,对表现起义农民的精神和才能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从不同角度多次反复描写天气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2.又产生了买酒的矛盾;杨志阻止买酒。
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yao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巧下蒙汗药。
这两组矛盾交织一体。
3.杨志对新的矛盾极其敏感。
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提防酒中有毒,不准买酒;他还责骂军健们。
直到看见贩枣人喝了一桶酒不出问题,又看到另一桶酒也喝了半瓢,才同意买,而自己只喝了一点点。
尽管他最终失败,但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斗争中,精明能干和处事谨慎的性格却表现得十分鲜明。
4.(1)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2)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3)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4)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5)白胜再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吃,使杨志的思想没有反复的余地。
5.着力刻画杨志的精明干练,可是他却偏偏身不由己地钻进了八条好汉设下的圈套,这就起了反衬作用,衬托出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9.起到渲染气氛,描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下边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十一个厢禁军……都叹气吹嘘(嘴里嘘气)对老都管说。
B.[老都管]这两日也看他不得(看不惯他那样子)。
C.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D.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命运不好的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古白话词语的意思。
(1)要取()六月十一日生辰(2)端的()只是起五更(3)这干系()须()是俺的(4)如今正是尴尬()去处(5)直()这般做大()(6)不是我口浅()(7)也合()依我劝一劝(8)我们去休()(9)我不卖与你看你不道得()(10)舍施了茶汤卖一桶与你不争()3.杨志性格的哪一侧面,是其失败的内在因素?他性格的哪一侧面,衬托了吴用等人“智取”的高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环境描写着力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吴用等人是怎样智取生辰纲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列描写杨志的文字,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智取生辰纲阅读答案(1)(众军汉凑钱欲买酒时)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匀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yao麻翻了!”(2)(老都管替众军汉说情时)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3)(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
)杨志哪里肯吃?(4)(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吃几个吃了。
从上述杨志的一系列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但是从全文来看,这是一种()的手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
参考答案:1.D2.(1)赶(2)真的(3)责任,却(4)容易出麻烦(5)竟,摆架子(6)口快(7)该(8)走吧(9)岂不是(10)不要紧。
3.杨志性格蛮横、刚愎自用的一面,激化了内部矛盾。
他虐待军健,无视虞侯和老都管,一意孤行,彻底孤立,是其失败的内因。
杨志精明能干,他伪装成客商,酷热天气赶路,一反常态,热行凉歇,以预防“强人”利用夜色埋伏打劫。
黄泥冈上,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埋伏着强人,看到军健要买酒喝,马上想到蒙汗yao的危险,就连最后自己喝酒也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杨志虽然精明能干,但最后还是中了计,丢了生辰纲,衬托了吴用智谋又高他一筹。
4.着力写天气炎热。
其作用是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即是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着力描写天气炎热是为“智取”服务的。
5.吴用等人针对杨志一伙采取伪装行商妄图“智送”的做法,他们也巧妙地扮作小贩,来个“智取”。
他们充分利用天时(天气酷热)、地利(山冈松林)和押运队内部的不和,以假对假,以智斗智,几个人紧密配合,机智地采取麻痹对手、引诱对手、迷惑对手、动摇对手、瓦解对手等一连串的攻心战术,使杨志一伙终于落入圈套,不费一刀一枪,夺得那十一担金珠宝贝,获得全盘胜利。
6.杨志性格:精明强干,处事精细。
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
最终目的:为了表现晁盖、吴用等人棋高一招,智谋更胜一筹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