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开放性实验考题归类解析

高中生物开放性实验考题归类解析

高中生物开放性实验考题归类解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开放性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开放型实验设计是指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但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唯一或者解题方法多样的试题。

这类试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要求学生自己选取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来解答,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为加强对开放型试题的研究,现将这类试题分类剖析如下。

一、方法开放型
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考查学生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

【例1】某些科研人员在农科站研究奶牛,发现牛厩中的苍蝇很多,影响了牛群的健康,人们用ddt溶液喷洒在牲口圈内和牛身上,ddt是一种杀虫剂,能杀死几乎所有苍蝇。

但一周后,苍蝇的数目再次增加,工人再次喷洒ddt,得到类似于第一次喷洒的结果──多数苍蝇都死了,然后苍蝇的群体再次扩大,工人又一次喷洒ddt,经过4~5次重复喷洒后,ddt能杀死的苍蝇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全无杀虫效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可能是所使用的ddt本身失效了,请你提出一个
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2)有人认为是ddt对苍蝇的抗药性差异进行了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解析】本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和变异是内因,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可知苍蝇的个体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经过ddt处理进行选择,就把抗药性强的个体选育出来,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苍蝇中就保留了具有强抗药性的个体。

为了说明苍蝇对ddt的抗药性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必须设计人工选择实验作为对照。

在人工选择的实验中每一个家系设为两组,一组用ddt处理,观察苍蝇的抗药性,决定保留还是淘汰;另一组不做处理,用来证明抗药性的产生是生物在突变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使用了ddt的缘故。

由于ddt对苍蝇的长期选择,使苍蝇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导致ddt 无杀虫效果。

为了说明ddt对苍蝇无效,不是ddt本身失效所致,我们可以通过对照实验加以证明,也可通过化学方法解决。

【答案】(1)方法1:用ddt在非实验区实验,看能不能杀死苍蝇。

如果能杀死,证明ddt没有失效;如果不能杀死,证明ddt失效。

方法2:用化学方法分析ddt的化学成分,看是否发生改变。

若发生变化,说明ddt失效;若未发生改变,说明未失效。

(2)方案设计如下:
将苍蝇分成两组。

甲组:混合饲养,自由交配,每代都用ddt处理,并且逐渐加大剂量,培养lo代。

乙组:分成若干瓶,每瓶中放一对,并繁殖为一个家系。

将每个家系平均分成两瓶,a瓶放ddt,b瓶不放ddt。

若a瓶中苍蝇死亡率高,这个家系淘汰不要;若a瓶中苍蝇死亡率低,则将b瓶留下来,再一对一对分开,让其繁殖成若干家系,再按前法分成两瓶,并分别处理饲养,继续选留死亡率低又没有经过ddt处理的类型。

每经过一次测试和选择,都增加ddt的剂量。

如此经过l0次选择,比较甲、乙两组苍蝇的抗药性是否相同。

若相同,可说明苍蝇是在突变的基础上经过自然选择产生了抗药性;若不相同,则说明不是ddt选择的结果。

【点评】本题借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知识,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实验假设的能力。

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原理,总结实验结论,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二、条件开放型
这种类型的试题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可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学生选择其中部分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

【例2】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想知道,夏日池塘的水滴中是否有生物生存,但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知识,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解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生物具有6个基本特征,而非生物不具有这6个特征。

夏天池塘的水滴中主要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因此必须借助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根据如下几点判断:(1)看是否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2)在显微镜下看是否有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3)看是否能够自主运动;(4)看是否进行分裂生殖。

只要符合上述一种或几种条件都可判断生物的存在。

【答案】实验方案:(1)任取池塘中的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有无细胞结构、细胞分裂或某种物体的运动;(3)在装片的一侧滴加生理盐水,另一侧滴加清水,观察有无物体的定向运动。

结论:(1)存在有细胞结构,能繁殖,能自主运动,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某些特征,则判断有生物的生存;(2)不存在上述任何特征,则证明无生物生存。

【点评】本题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深入研究题目的内部联系,找出能够得到结论的各种条件。

使学生“灵活运用”是这类试题突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党金鼎.如何加强生物实验和技能教学《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2]肖德良.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归类分析举隅;《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年第7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