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授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切苹果,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正确读出某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定位,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南北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准备:自带一个苹果教学用具:苹果,水果刀,多媒体设备,课件,地球仪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横切和竖切苹果、学生观察地球仪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是否相等、经纬线之间的关系等性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怎样找座位等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经纬网来定位。

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2014年马航MH370失联,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很多国家在搜寻,请同学们关注一段搜寻马航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在搜寻中主持人曾提到经纬度来定位置,什么是经纬度,如何来判断地理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经纬线,及如何来确定某一事件的地理位置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球体教师提问地球的平均半径,表面积及最大周长是多少?学生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

教师补充最大的周长即赤道,展示地球仪,赤道上任一点到南北极的距离相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温故而知新。

三、讲授新课:承接过渡;地球仪上有一轴两极一圆圈组成,一轴指地轴,两极指南北两极,一圆圈指赤道,地球仪上还有很多横线和竖线,她们分别是纬线和经线,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分组动手切苹果来认识什么是纬线和经线及其特点。

(一)纬线和纬度生活小实验(一)----纬线的含义及特点(以小组为单位)1.用水果刀将苹果从中间横着切成相等的两半,学生们观察切面的形状是什么?学生圆。

2.学生用水果刀将一半苹果从中间再横切一刀,学生观察每两个切面是平行的还是相交的?生平行。

教师这些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即纬线。

学生观察每两条纬线的关系是平行的。

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教师给出“上北下南”指向标图,学生得出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面圆圈大小变化?学生长度不相等。

即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观察纬线图说出纬线长短变化规律?生: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南北两极为一点。

3.学生思考如果横着要切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只能切几刀?生:只能切一刀(即赤道),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赤道。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中国在南北哪一半球?生北半球合作探究:纬线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承接过渡,教师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的纬线,怎样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规定了纬度,将赤道规定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至90°N,北极的度数是90°N,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至90°S,南极的度数是90°S。

教师黑板画纬线简图,学生学会读出南北纬,并请同学们观察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变化特点?学生:由赤道向北度数逐渐变大,由赤道向南度数逐渐变大。

课件展示纬度图学生试着读出北纬30°N,60°N, 30°S,60°S教师我们将0-30°划为低纬度,30°-60°划为中纬度,60°-90°划为高纬度归纳小结纬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切苹果,观察苹果的形状的亲身体验,了解并掌握纬线的特点。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其难点。

(二)经线和经度承接过渡:横着切苹果我们了解纬线和纬度,下面我们竖着切苹果来了解经线和经度。

生活小实验(二)竖切苹果教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经线,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我们把苹果两端,顶端假设为北极,底端假设为南极,我们来竖切苹果,学生切完观察,苹果能切开吗?学生切不开。

学生在侧面再切一刀,学生观察切开剖面是什么形状,得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

学生观察,两个侧面长度相等吗,得出经线的长度相等学生观察,每两条经线是相交还是平行的。

学生得出相交的学生观察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学生指出南北方向。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经线的特点教师:经线又叫子午线,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每条经线我们将0°叫做本初子午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找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学生: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教师:,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至180°。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至 180°。

地球自转一周是360°,由0°经线向东,向西个划分为180°。

教师利用黑板上的简图,正确读出东经和西经学生思考观察,经度变化规律?学生由0°经线越往东度数越大,0°经线越往西度数越大。

.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经线的特点学生思考竖着将苹果一分为二有几种切法?是几条经线组成?学生,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一分为二教师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0°经线和180°经线,看看这两条经线穿越的国家多不多,为了避免将一个国家分成两个半球,地球仪只有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即规定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师利用板图强调:“西经中小于20°的在东半球,东经中大于160°的在西半球。

”归纳为:“0°—20°W移到东半球,将160°E—180°移到西半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设计意图:通过竖切苹果了解经线的特点,通过教师简图增强学生形象记忆,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找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坐位的位置,然后说出一个座位看哪个学生能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教师展示生活报道,在茫茫的大海里,在辽阔的天空中怎样判断地理位置,我们来观看一段台风梅花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地球仪上有很多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经纬网,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梅花”位置即北纬11.7°的纬线,东经135°的经线的交点。

学生做练习,学会准确判断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

拓展探究:生活中的经纬网,学生观察图片GPS位置定位,判断这些图片是什么场景出现的呢?(手机、汽车、轮船、飞机),学生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经纬网定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描述自己的座位,观看视频,正确读出某一点的位置。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四、课堂小结:教师列出表格,学生说出答案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情况不相等相等关系平行相交0°赤道本初子午线度数范围0°—90°0°—180°划分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让掌握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1、对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示东西方向B、长度不一C、指示南北方向D、形状是圆圈2、一架飞机从烟台起飞,一直朝固定纬线方向飞行,最终可以:()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烟台D.不能回到烟台3、读图做题(1)写出A点的地理位置——————;B的地理位置;C的地理位置(2)A点在南北哪一半球;C点在东西哪一半球(3)B点在低中高哪一纬度。

六、达标检测板书设计《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课内容抽象枯燥,很难理解经线、纬线的特征。

本课利用新课标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简图,动手切苹果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切苹果可以直观的看出形状,长度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较细致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正确的地理方法。

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变抽象为具体。

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效果分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我以学生做导学案,看多媒体预设的习题,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学生黑板演示等形式了解孩子当堂的授课结果,从课堂提问中感觉大部分孩子学的还不错。

但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对地理学习方法不了解,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促其进步。

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让孩子做《评测练习》了解最终孩子对本节课的了解情况。

我重点分析一下学生做《评测练习》的结果。

选择题共9题,个别题综合性较强我简单分析如下:选1、3、6、9小题检测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学生准确率较高,第3小题综合性较强,考察了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区分,这道题错的较多一些,第5小题重点考察学生空间分析东西半球,好多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错误较多,这里还需加强练习。

第7小题考察纬线的变化规律,形式灵活多变,但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纬线的特点。

第8小题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飞行最终能到达北极点,此题个别学生做的回到原点,课堂练习题相似,有审题不仔细的原因,也有忽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朝一方向回不到原点。

此题错误率较高。

综合题综合性很强,将本节的重难点都考察了,从学生做题来看孩子基本掌握。

学生检测练习试卷如下《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材分析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初中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的第二节,是继前面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地球仪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球的另外一个知识点。

其中,我们着重学习经度和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