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经纬线与经纬度开场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这里是“应对新高考,突破重难点”地理专题节目,本讲的主题是“经纬线与经纬度”,核心问题是“运用经纬网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什么?”[教师导言]“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光顾”了每一份试卷。
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纬线。
赤道。
纬度。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在本讲的考试要点中,大家一定已经掌握了“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以及纬线与赤道”的基本概念,这里主要讲解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的是难点知识:经度与纬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经度差的计算?其次探讨经纬网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以便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核心知识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曾经是学习中的难点,但对于高三学生已不是障碍,只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读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OB),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最大值为180°,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
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相反,从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西经度数。
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对称。
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算是一个易错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如图2中L1与L2的经度差为∠BOF的度数,这个数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DOB),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最大值为90°。
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图1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下面我们用高考题例证几种常见的应用类型,并分别进行阐释。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典例1:(2005年江苏卷)图2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A.2个B.3个C.4个D.5个(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图2A.a、b B.a、c、d C.b、c、d D.a、b、c、d (3)图示地点位于内流区域的是A.a B.b C.c D.d解析:本题对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四个区域要根据每幅图上经纬线的度数及海陆轮廓特征进行判断,这是解答本题的钥匙。
如图中第一个区域100°E经线与0°纬线穿过,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的部分地区,有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印度尼西亚,海域主要为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
主要思路如下:①熟练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行政区和地形区;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基本规律如下: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典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
则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A.600千米B.900千米C.1200千米D.1500千米解析:本题以我国在北极附近设立的科考站为背景,检查经纬网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1)题对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黄河站的地理坐标(78°55′N,11°56′E)判断其正南方的地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需要确定四个选项的经纬度位置;大不列颠岛被本初子午线穿过,阿拉斯加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在60°E以东,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第(2)题要求根据纬度差值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已知黄河站纬度,可以计算其与北极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11°,按照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距约111千米进行计算,两地实地距离约为1221千米,因此C答案最接近。
3.利用经度差值进行时差计算(PPT展示)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一样,这就涉及到时区的划分与区时计算、时差计算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进一步加以剖解。
这里先从下面的例题中了解此类题型的命题思路。
典例3:(2007年江苏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
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时区划分与时差问题的掌握情况。
首先要根据经度判断其所属时区,再根据时区的分布位置计算时差。
在此题型中经度位置就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利用经度计算时差的基本原理如下:①根据经度判断所属时区;②从西12区自西向东到东12区,每经过一个时区,区时增加一个小时;③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4.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任何时刻太阳只照射半个地球,因此就有昼半球与夜半球之分,我们常在有经纬网的图上表示日照情况,并要能够推知此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等情况。
典例4:(2004年上海卷)图3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出现极图3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A.45°W,135°W B.135°E,45°WC.60°E,120°W D.0°,180°(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解析:此题依据经、纬网图着重考查学生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
首先根据极夜分布的纬度范围判断出图示日期应为12月22日,因此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
由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情况可知90°E正位于昼半球的中间,为正午时刻。
这些信息便是进一步解题的条件。
关于日照图的判读与计算问题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里先简略介绍涉及经纬网知识的解题技巧。
①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纬线圈相交,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交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
如图4中晨昏圈分别与北极圈、南极圈相交于O、P点;太阳直射图4点是G 点。
G 点的纬度与O 、P 点的纬度之和为90°。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其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如图中G 点的地方时为12点;B 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D 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
③每日每条纬线都共有24个小时,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
如图中23°26′N 纬线圈此日的昼长为FGH 弧所跨的时间,夜长为FEH 弧所跨的时间。
④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
如图中B 、F 点都为日出时刻,D 、H 都为日落时刻,但其地方时不一致。
附录:[自主测评]1.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5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该地位于( )A. 45°N, 110°EB. 21°34′N, 110°EC. 45°N, 130°ED. 21°34′N, 130°E 2.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
图6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
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
其中最接近的是( )A .aB .bC .cD .d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 ,73.1°E )、利雅得(24.6°N ,46.7°E )、东京(35.7°N ,139.8°E )、悉尼(33.9°S ,151.2°E )、底特律(42.4°N ,83.0°W )、和圣保罗(23.95°S ,46.64°W )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回答3-4题。
3.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 .2007年3月1日19时B .2007年3月12日8时图5 图6C.2007年2月28日21时D.2007年2月28日19时4.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
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B.14~15时C.15~16时D.20~21时图7所示区域在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