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命成本_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生命成本_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 生命成本概念
生命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 ) 脑力 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 " 本文使用生命成本而不是一般的成本或劳动成本概念 ! 一是为了揭示 + 消 费 , 与 + 收入 , 的真正本质均在于与生命本身付出 ( 作为生产者 & 与收益 ( 作为消费者 & 的维系 . 二是追 寻价值形成的原初起点 ! 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支出归根结蒂都是人 ( 劳动者 - 生产者 & 生命成本的 支出 ( 陈惠雄 !%&&&&* 生命成本以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生命时间 (!"& 为计量单位 ! 消耗于劳 动过程中的人的生命时间是一种带 + 质 , 之 + 量 , 或者叫委托之量 ! 即同一 !" 单位可以包含不同质的 身心成本支出 * 以时间之量计值的消费者生命成本有三个特征性内涵 % (% &不同消费者在同一劳动时间单位内耗费的体力 - 脑力劳动之 + 质 , 是存在差异的 * 理论上可 以把不同质生命成本耗费之量 (!"& 化解为同质之量来处理 ! 如 % 个复杂创新劳动的时间 ( 设为 !"%&
!
杨小凯认为 ! 可以假定每个消费者都是生产者 ! 并且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实现都需要以生产者身份向社 会提供相应的专业分工劳动才能获得 " 作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硬核 ! 杨小凯的这一理论改变了马歇尔 以来的微观经济学把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分离的理论假定 ! 形成了生产与消费决策一致性解释 # 杨小凯 ! 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新兴古典经济学导论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文的生命成本消 费函数理论既是基于作者对消费与生命的本质意义关系的一个深刻思考 ! 同时也可以视为对新兴古典经 济学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统一分析框架理论应用的一个拓展 "
与对诸多重大消费者行为现象的理论解释 &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收入假说 %忽视了不同 消费者为获得同一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事实 & 由于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 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 %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 %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 & 因此 %消 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收入差异 %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 成本差异 & 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 %而非消费过程 & 文章 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 ’ 生产者相统一的消 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 &
!A"B 年 C 月 第 C 期 & 总 !"$ 期 ’
中国工业经济
4FG+6 H+8).-7G6I JK9+9L=
2)D0 $ !""B E90C
"国民经济运行 #
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陈惠雄
&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AA’!’
M 摘要 R
消费者行为究竟是收入决定还是成本决定 %关系到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构建
534?234 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具有稳定特征即 534@234 的两个具有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对性假
设 # 弗里德曼则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 $以弥补相对收入假说的 ! 前瞻性 "缺失问题 # 与持久收入假说
M 收稿日期 N Q 作者简介 R
经济学博士 #
!""BOAPOAC
陈惠雄 &’$BP ,’$ 男 $ 浙江兰溪人 $ 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 研 究 所 所 长 $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
之量可以相当于 !" 个简单重复劳动时间 ! 设为 !"#" 之量 # 即有 !"!$!"!"#$ 实践中 # 微观组织以薪酬 级差来定价与处理这种差异 $ !# "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量报酬支出的体力 % 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 ! 化为同质时间之量 " 是有差 异的 $ 这种差异与上述的 & 质 ’ 的差异含义不同 # 是指一些人为获得同样的报酬需要付出较多的以 !" 为计量单位的生命成本 # 而另一些人则以较少的体力 % 脑力支出获得报酬 $ 如上例中 !"! 与 !"# 的实 际报酬差距不是与生命成本耗费质量差距相符的 !"!$!"!"## 而是 !"!%!"!"# 或 !"!&!"!"#$ !’ "以上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出现于同一消费者的不同生命时期 $ 但出现时期不同将对消费者的 时间偏好产生影响 $ 若是生命前期 !年轻时 " 具有苦难经历 ( (( 为获得同样收入 !# " 付出的生命成本
!
接近的是莫迪利亚尼等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基础上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 " 由于生命周期假说对持 久收入假说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被统称为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 " 由于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在测量财富的市场价格与持久收入估算方面遇到的问题 ! 霍尔 (()*+,- ./00!%&’1& 以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 ! 提出了理性预期与随机行为假定 ! 使得传统 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取得了更加现代的随机时间序列的形式 " 然而 ! 根据坎贝尔 (2)34 5/67*+00& 和曼昆 (8,+9),: #/4;<=&的研究 !大约只有 >?@ 的人服从持久收入假说 ! 而约 >?@ 的人则 是根据现期收入进行消费决策 " 针对这种情况 !A? 世纪 1? 年代初期 !5/,,)00 )B+0C+D 等人提出了预 防性储蓄理论 !认为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 ! 预防性动机对储蓄起着重要作用 * 而消费者的消费行 为并不像生命周期假说所述的受一生资源的影响 ! 而是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较大 ( 臧旭恒等 !A???&* 理论似乎又回到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基础上 * %&11 年 !行为经济学家 E3/0+, 等人提出了 + 行为 生命周期假说 ,! 把消费者划分为贪图眼前享受的 + 行动者 , 与预期未来的 + 计划者 , 两类 ! 并引进 + 心 理账户 ,(#+4-/0 FGG)H4-D& 概念 ! 据此建立了基于行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 * 行为消费函数理 论把消费者行为由收入假说的 + 物质层面 , 上升到 + 心理层面 ,! 把消费定义为是收入与心理意愿的 函数 !开辟了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新视域 ( 尹清非 !A??I&*
M 关键词R
消费函数 (
收入假说 (
生命成本假说
M 中图分类号RS’!’ M 文献标识码R2 M 文章编号 R’AA&O1CAT)!AAB *ACOAAABOA$
!收入假说 " 是新古典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石 # 然而 $基于收入假说的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以及最近
!" 年来新发展的行为消费函数理论 $ 一直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消费现象 # 本文认为 $消费者的边际
!" 生命成本假说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集中于收入假说 #理论而言 # 这一方向没有错误 $ 因为 #现实条件下大部分消 费品必需 & 购买 ’#而购买需要支付货币 # 货币则是现实社会中收入的主要形态 $ 这就形成了传统消 费函数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两个基本假定 * 一是消费取决于收入 # 即 & 收入假说 ’! 最基本的收入 假说可以不管这收入的来源与期限 * 自创的 % 赠予的 %劳动所得 % 资产所得 % 暂时的 %持久的 "$ 二是不 问人们获取这个收入需要付出个人的多少劳动 # 亦即为获得该收入 # 消费者本人是否需要作为生产 者介入生产过程并有多少生命成本付出 $ 这是一个潜假定 # 其假定内涵是每个人获取收入付出的代 (( 生命成本是同质量的 $ 价( 所有基于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以及后来运用贴现因子 % 消费等待 % 跨时选择等方面的理论补 充 # 均是在没有注意到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样一元收入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样 一个约束消费者行为的关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演绎的 $ 正是由于过度地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同 质性假设 # 而导致其收入假说缺乏微观基础 # 并导致对于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样收入需要支付不同 生命成本这一重要的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基础的忽视 # 以致使得诸多重大现实消费者行为难题无法 解释 $ 由此 # 把消费的本质意义与生命需要相联系 # 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生命需要满足与生产 过程中的生命成本付出相联系 #构建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 将是实现对消费者行为异 质性解释的关键 $ 生命成本假说由以下三个相互联贯的假定内容构成 * 一是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 足消费者的生命 !快乐 " 需要 # 消费品满足消费者快乐需要的属性即其效用 $ ! 蒋自强等 #!(()"$ 为 了满足消费需要即获得一定的消费效用 $ #消费者要支付相应的货币收入 # 以购买消费品 $ 二是收 入 # 被视为消费者支出一定生命成本后得到的报酬 $ 由于区域 % 家庭 % 歧视 % 身心机能 ! 先天条件 "% 专业化技能 ! 后天条件 "% 制度等差异 #不同的消费者为获得同一单位货币收入 # 付出的生命成本是 不同的 $ 三是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原理 # 消费者货币支付的收益 ! 效用 " 最大化原则是 * 为 获得一定货币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 !"!在生产过程 " 与用该货币购买的商品对消费者产生的消费满 足效用 $ !在消费过程 " 边际相等 $ 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消费的边际收益 !效 用 " 等于消费者为此付出的边际生命成本 # 这也是消费者支付行为发生的理性原则 $ 以上三条构成 & 生命成本假说 ’ 的基本内容 $ 它表明 # 消费者消费 * 储蓄选择行为差异的根源并非在消费过程 # 而是 在生产过程 $ 即消费者在作为生产者时为获得收入付出生命成本的大小决定其消费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