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PPT课件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PPT课件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神话、宗教、历史、贵族生活为题材,室内作画
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 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
印象主义
(莫奈、马奈、雷诺阿)
新印象主义
(修拉、西涅克)
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 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后印象主义
向日葵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 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 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 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 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 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 爱的最强光,《向日葵》 表现出了画家对生命的 热爱。
梵高的自画像
《割掉耳朵的自画像》
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凡高 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 像。 凡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 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 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 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 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 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
塞尚
凡高
高更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玩纸牌的人》塞尚
2021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 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 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 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 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 体之间的整体关系。
《夜晚的咖啡馆內》 1997 年 5 月在纽约 的佳士得拍卖會卖出 美金1030万
《鸢尾花》
1890年5月所画, 画中有日本浮世绘 版画的风味,但色 调笔触有些改变。 1987年5月卖出美 金5390万,引起全 球的震撼。
高更
《雅各与天使搏斗》
《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们是什么?》高更
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 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 画中其他形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 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区别
印象派: 是以光线来客观地再现自然。
表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色效果,过分的最求感受光色,以偶然代替必然。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 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运用主观的颜色来描绘的客观事物 。
后印象派: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转 向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要目 标,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干草垛》1890—91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 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 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前后作了24次的描绘。
猜一猜
这是什么时间的鲁昂教堂?
猜一猜
这是什么天气的鲁昂教堂?
《睡莲》莫奈
Hale Waihona Puke 打伞的女人》莫奈马奈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 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 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
后印象派先是自己主观的感情、情绪,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 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阳光灰暗你都会觉得很惨淡。 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
《马戏团》
《舞蹈》
《翁弗勒的灯塔》
后印象派绘画
广义指继承印象画派,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
狭义指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创作方法。
他们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并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 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 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 对后来的野兽派及表现派有很大影响。
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 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 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 阿 尔 的 吊 桥 》
《夜晚的咖啡馆》
《夜晚的咖啡馆內》
《星空》
《麦田上的乌鸦》
梵高作品的价值
《向日葵》 在1989年 伦敦的佳士德拍卖会上 卖出美金3989万
《阿尔的吊桥》在1987 年6月伦敦的苏富比拍 卖会上卖出美金2024万
《吹笛的男孩》
《 草 地 上 的 午 餐 》
雷诺阿
法国印象画派著名画家、雕刻家。 雷诺阿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
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19 世纪80年代中期,雷诺阿从印象派运动 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 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 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
《台阶上的圣母》
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方法
印象派画家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 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 实验媒体,探索它们在自然光线下 的存在状态和真实感受。捕捉物体 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 微妙色彩变化。(光与色)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 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 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 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 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 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 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 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 作“点彩派”。
(梵高、高更、塞尚)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
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 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
莫
日 出
·
奈印
象
》 “印象派”
随之诞生
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 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 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 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 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 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 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 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 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 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 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 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 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 撼了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