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
嫦娥升空”、“蛟下海”⋯⋯近年来一个个国高技
能接踵亮相,国内尖技能“作品”可做到与世界国媲美,但手表、汽等量品量却以与世界制造国相提并。
有点称,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技能人才金字塔
的塔基不。
以广州例,据广州市人力源市服中心相关人,“十二五”期全市技能人才需求占
力量 30%,按照目前800 万的力量算,240 万人,如今登的技能人才量近200 万人,估算技能人才缺口 50 万人左右。
在型关期的中国,技能教育又能否挑起培养型所需大批高技
能人才的重担?合近日在广州城建学院会中心的太地区民院校合作展研会,南方日
者采多位从者、学者,与他一同和探建
代教育体系程中无法回避的。
教育正从求量向求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体
量巨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和高技能人才,期于
条末端。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制造型升,但
是面“ 易得、技工求”的尬局面。
“民和中
小企当前招工,特是技操作工。
有的后无人,技断档,
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一些关技
位,尽管有的月工资近万元,但企业依然招不到他们需要
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在受访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
上暴露出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
题。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 2015 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生
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就业远离实体经济岗位,我们不能
按照办研究型大学的思路,把职业教育又办成了研究型教
育。
”孙太利坦言。
而根据人社部2012 年对全国 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数据显示,各技能等级岗
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
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分
别达到 2.72、 2.31和 2.13。
这种技能人才的供需现状,为
职业教育发展划出了“新跑道”。
在技能人才紧缺的当下,当前的职业教育能否担此重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新常态,
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观已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特征
的发展观。
事实上,虽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在不断
提升,但中职高职院校何时告别捡普通高中、本科院校“剩
下”的生源窘境?这也是横亘在几乎所有职业院校办学者心
头的天问。
对此,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
示,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来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同
时,要让职业教育摆脱低端教育的困境,必须对症下药。
政府部门要着力消除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包
括取消高校招生的批次设置,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平等
竞争。
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把自主办学权
交给职业院校,这才能让职业院校有清晰的定位,并办出
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现代化职教治理体系待完善“我们很缺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正
在出现。
”广船国际船舶管工、高级技师陈国华介绍,随着
企业的转型升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高技能人
才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利于产品升级换代。
“职业教
育如果离开企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目前职业
教育的办学主体单一化,企业没有站出来。
”教育部职业教
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说,传统的学术型
大学产生地是“庙堂”,职业教育产生之地是“作坊”,如果企业不能站出来办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就很难办好。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建议,国家可尝试通过税收减免、政
府配套等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率先参与
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来,国家同时可探索建立政府主
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充
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投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
等方面的优势。
此外,刘占山还提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存在着缺陷,现
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尚待完善。
在他看来,职业教育
的治理架构,应该是多方面参与的,除政府部门外,还应
包括相关的行业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培训
机构等,同时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
鉴于此, 11 月 29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在穗成立,正是为了形成民办职校的发展合力。
广州城建职业学
院校长刘国生说,民办职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
和团结合作,并肩应对发展中的共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