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论文

铁路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论文

铁路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铁路安全是国家交通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及时发现并解决基础性、前瞻性、倾向性问题。

从安全影响因素入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控制与监督能力,才能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正处在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地方的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以及不同区域间的资源互换等都给交通运输市场带来活力。

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方式,其建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近些年来,铁路建设技术装备得到快速更新,铁路管理体制也在逐渐改革优化,然而铁路安全问题却不断凸显。

我国铁路运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铁路行车呈现出高精密性和高复杂性,导致行车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我国铁路提速工程的实施之后,安全问题日益增加并突出[1]。

在2014年末,国家铁路局召开小组会议,会上首要强调的一点既是强化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确保铁路的运行安全。

由此可见行车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国家交通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国家交通稳定的重要保障。

本文既是研究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管理,分析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的铁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系统具有实时动态性,它是对在时间与空间上设置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整个控制过程与程序都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

本文从系统地基本构成元素出发,以系统的角度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设备、人员、环境与监管四项因素。

(一)设备因素
运输设备是整个交通的物质基础,也是行车安全的基本保障[2]。

铁路运营设备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交通的可靠与稳定,是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元素。

(二)人为因素
铁路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人的操作,因为铁路行车的每一项作业是由人操纵、控制、监督和管理的,人是设备的设计者,同时人也是铁路的承载对象。

然而多数铁路事故均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因此人的作用会对铁路行车的安全及其管理产生很大影响。

(三)环境因素
铁路运输环境具有多样性,可按区间分为车内和车外环境。

其中车内环境包括铁路工作环境与乘客身份、性别、职业等环境,而车外环境主要由季节、气候与温度等自然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等社会环境构成,它们都会对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四)监管因素
铁路行车的安全监管是铁路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指管理人员按照交通安全规定,对乘客的人身、财产以及信息等进行安全监测与控制,最大化减少或避免铁路运输事故。

安全监管又包括安全构架、安全制度、安全通信、安全技术、安全教育以及安全资金等。

二、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
管理是一种通过人将计划、组织、指挥等协调控制的一项职能,
如同工业上一个完整的控制反馈系统,通过对铁路行车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研究发现,管理不当是造成整个后果的主要原因。

因此需要强化铁路的行车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首先,针对运输设备方面,需要加强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及时检查设备故障,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定期对设备关键部位的零部件进行检验修复,增强设备的运行能力,改善其可靠性。

其次,对于人员而言,乘客需要遵守铁路安全规则,严格核对乘客的身份信息,并仔细检查乘客的行李物品,保证车厢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观念、心理沟通能力、业务水平能力等安全素质与安全技能,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行车环境而言,铁路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了解各条线路上的地质状况与铁轨现状,排除人为因素,避免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山体滑坡或隧道堵塞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此外,监管控制是最重要的一项安全管理,上述人、设备与环境等管理都是由监控管理支配。

监管控制的内容较广泛与复杂,首先铁路交通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线路的列车以及同一线路上的列车进行控制管理,基于具体环境的约束并通过优化算法制定列车出发时刻,同时加强不同列车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尤其针对同一轨道或并行轨道的所有列车信息,列车管理人员都需要全方位了解,同时将信息传递给运输系统,使组织控制人员能全面所有列车的实时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及时应对措施,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

不仅如此,铁路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安全法制、安全技术、安全教育以及安全资金等进行监管,通过有效的组织与控制,减少运输的
损失,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与创造性,促使各种矛盾转向于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稳定性。

综上所述,铁路安全是国家交通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及时发现并解决基础性、前瞻性、倾向性问题[2]。

从安全影响因素入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控制与监督能力,才能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磊.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思考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3(36):60.
[2] 李娜,李元.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指数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