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管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工商管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按照上面提到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我们认为一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能力一般都具有如下基本的特征:知识性:它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能力。

价值性:核心能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带来特殊利益或价值的客户。

独特性:它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的能力,一个企业特定的能力,能力和优势的个性化。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能力,一般体现为特有的资本、组织制度、人力资源、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

专有性: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不能分开,不能交易,难以模仿的。

延展性:一个企业独有的知识,核心能力可以延展,延伸或辐射。

持续性:当一个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它必然经历企业继续培养长期探索的积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持久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长期能力,那些经久不衰的老字号必有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理解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或知识,随着市场的变化,减少容量的适应是不容易被复制的但在生产和经营的价值链活动的企业。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成因纵观世界前列企业,其国际经济依存度大都很高,在世界范围内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投资、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销售。

这些企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为全球直接投资的70%。

这些强势企业全是依赖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占有世界经济的一角。

相比我国企业整体上核心竞争力还比较低,能够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有意识地区培育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作为企业高层决策出发点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

中国加入WTO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一步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加剧,市场结构多元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危机”。

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企业普遍的并购重组,使得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规模,感业结构,市场范围等不可避免地发生较大改变。

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商业自由化的步伐愈来愈快,跨国公司的咄咄逼人,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大大增加。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抓住时机确定和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公司战略,成功地面对市场竞争,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原缘由极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我国企业较多是从旧体制逐步改变而来,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发展成长,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由来已久。

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追求利润的竞争动力是企业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之源。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很难真正的,公平的,完整的,有序的竞争规则很难得到充分体现,企业虽然有大量的物质资源,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但在资源枯竭的整体情况下,很难构成核心竞争力。

落后的市场经济体制,非市场力量太多,政府介入经济领域,进一步扭曲竞争的形成,企业不能真正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严重程度的权利,对“精灵”的感受不深。

(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具备清晰的产权关系、单独决策能力和单独经济利益的公司法人,将尽一切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协调内部和外部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创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有度的当代企业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企业较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经历了市场化改制的洗改革,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经营理念、运行机制仍然很难清除,依旧难以割舍“政府情结”,在政府和市场如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缓慢的双重依赖性,即使在公司制企业的重建,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的要求,严格监督和有效运作的机制仍然是困难的。

所以,不成熟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缺少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三)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我国很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做出一些决策,由于欠缺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对核心竞争力的实质缺少认识和把握,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贪大求全”,似乎是更大的,就会产生累积效应,因此不切实际的背道而驰,加速扩张,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难以匹配,没有竞争的优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许多企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但仍有许多“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生产系统是非常大的,但是研发和营销能力很弱,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有的企业在实际竞争中不得精髓,运用的手段仍然止步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广告促销竞争等方面。

一些企业微薄的利润越来越小,有的吃下一年的食物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低利润率的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技术创新不足,在低端产品竞争中国在科学和大多数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如在中国2000 2655组,平均经费只占主营业务收入0.9%。

企业忽视研发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激励,缺乏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同行业企业拥堵在低端的产品竞争,同挤一座独木桥,所有的企业都用相同的办法生产一样的低价产品,其结果是同室操戈。

技术创新能力贫乏已成为除体制因素外阻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在机械,电子,化工和汽车技术密集的产业,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技术水平落后,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

中国大中型重工企业2000多种拳头产品的平均寿命周期为10.5年,是美国一些机械工业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0.35倍。

这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迟缓,产品性能落伍,缺少竞争力,难以适应人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

在引进技术的一些企业,主要关心的是硬件的介绍,没有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些公司花了大量的钱来交换引进国外技术,但仅停留在反复模仿,缺乏创新,不能与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企业产品的一较长短。

没有领教到“精灵”的厉害之处,对“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所在”,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命根子”的认识极为肤浅。

(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缺少把握由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发布,立即引起商业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权威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完整界定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义,而只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这为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来解释“核心竞争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中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依照自己的理解来阐述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描述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性,建议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种种途径和措施。

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识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误入歧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的歧途。

虽然为经营理念的核心能力理论的激励企业经营者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各企业具体的定义,存在严重分歧,已经有很多的误解。

虽然感受到“精灵”的存在,却不知道如何让“精灵”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一)人力资本企业竞争力获得的基础是人力资本,企业核心竞争的制定者、执行者、创新者和评估者是人。

如何留住人才,人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本和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问题。

同时,许多雇员和业务经理的组织元素可以独立改变,如此相互作用将是降低的核心竞争力。

高级管理层必须和谐这方面的力量,以确保这些单独的变化和在同一方向的总的核心竞争力相同。

(二)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能力,以保护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产品的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会更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越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相应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是安全的。

(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及不同形式的知识,核心技术重复使用会使价值连续增长,具有报酬递增特征,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首要条件。

许多成功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存在着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困难,许多成功的企业规模,资本和早期启动等方面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一旦你在市场上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导者将迅速发展后。

微软公司起先也只能给IBM做零部件供给,其后因为掌握了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的核心技术,快速成为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四)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包含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推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通过组织,规则和条例,企业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管理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功能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发挥制度优势,与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的特点,管理方法有机结合,使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同时也可以稳定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以最大化目标的潜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五)营销系统市场体系包括营销技术和营销网络,企业通过营销技术将有效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网络营销是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前沿,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研究,营销,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

企业一旦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打破进入市场的障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超额利润。

(六)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和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按照企业一致性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协调员工合作,减少内部冲突和管理费;同时也给企业的员工带来一种向心力,使其围绕核心竞争力开展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的关键词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创新”。

知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在其1912年出书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如此解释创新的:“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创新是企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高水平,它是知识和适应能力,然后输出的组合,不断变化的环境改变或重新设计自己的。

它使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唯一性,不易模仿的更多,当核心专长,创新发展成产品,客户将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企业可以获得比同行业水平更多的利润。

(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是当代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