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课程综合测试3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包括5个部分,即指挥与协调机构.().信息传递机构.物质保障机构和财务管理机构。
A.实际操作机构B.领导决策机构C.监督控制机构D.办公机构2.公共危机管理过程表现为()四个阶段。
A.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B.决策.执行.控制和监督C.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D.组织.指挥.实施和监控3.1998年10月,我国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了在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原则,其中不包括()。
A.比例原则B.非克减原则C.非歧视原则D.民主公开原则4.行政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封闭性和非经济利益性的特点。
A.规范性B.垂直性C.间接性D.潜在性5.将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人为地划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方,以形成“公对公的竞争”,从而促使内部组织间的竞争,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
这种管理方法属于()A.民营化B.内部市场C.特许经营D.产权交易6.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是()于1954年在其代表著《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并建构起来的。
A.马克斯·韦伯B.泰勒C.威廉·盖伊D.德鲁克7.我国审计机关的权限包括()A.监察权.处分权.建议权和审议权B.检查权.调查权.强制权和处分权C.调查权.强制权.建议权和审计决定权D.调查权.处分权.建议权和强制权8.概括起来,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制度主要应用于财政预算.采购和()三个领域。
A.公共政策制定B.财务监督C.公共部门效能D.公共人力资源管理9.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中,公共部门对消费者负责,形成了()A.雇佣关系B.委托代理关系C.合作关系D.利用关系10.从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来看,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的新公共行政是以()为目标的。
A.公平B.效率C.绩效D.政府能力二、名称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公共危机2.公共危机管理法制3.业务流程再造4.自由裁量权5.政府职能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公共危机的特征2.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有何特征?3.简述我国法治政府的含义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社会背景5.简述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试述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解读第六次机构改革——大部制改革开幕,部委新格局渐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过五次机构改革。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较为薄弱,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领域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正是着眼于这样的大局,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思路。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1.环保部门:一朝晋身登内阁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1998年就升为正部级单位,然而此后数年,却苦于只是“总局”,而无法有更多施展空间。
“基本上是国务院决定了的事情,然后交给环保总局去办,环保总局本身无法参与决策”,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张占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此次改革的一个依据是,“总局”监管力度薄弱,此次“晋升”,环保部门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张占斌说,“之前环保总局也可以给国务院汇报问题,但制度化的国务院会议列席,它没有参加,没机会,只能会后再跟领导谈,很被动。
现在它成为…部‟,列席会议的时候部长当场就可以把想法说出来,在决策中的地位突出了”。
环保部也可以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签署文件,一些文件该部门不同意,可能就无法通过。
按相关惯例,国务院环保方面的文件,会由环保部起草,然后以国务院名义发出,如此一来,对地方约束力大大增加。
2.药监部门:曲线生存10年前合并了卫生部药政司后组成的国家药监局,10年后又被卫生部合并。
改革设计者认为,国家药监局虽然管药品,但医院制剂这块它一直管不了,因为医院归卫生部管。
现在统一之后就可以把管理延伸过来。
药监局并入卫生部最大的好处也被认为有利于推进医改。
现在医改已经明确由卫生部主导,整个医改中,医和药是关键,全由卫生部负责,改革会更容易统一推进。
国家药监局虽然全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实际上管不了食品,因为食品涉及卫生.农业.工商等部门,国家药监局作为一个副部级单位,没有太多声音。
这次调整后,按方案,卫生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
“食品这块由卫生部统一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可以真正管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职权加强了,更名副其实。
”3.能源管理:为何不见能源部与此前传媒的预测不同,此次改革没有成立能源部,而是成立了两个机构:一是国家能源委员会,属于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另组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
改革后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行业的综合协调,成为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此次改革对尽快建立国际石油储备.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会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改变对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局面。
4.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此次真正“全新”的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囊括发改委工业司.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顾平安表示,“我们讲的工业化是…大工业‟,不是狭义制造业,它不仅融合工业生产,还包括上游研发.下游流通等,由此中央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要从宏观上管理工业行业,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的融合。
”面对成立主管工业化部门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质疑,顾解释说,新部门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工业管理方式的回归,“它肯定是宏观的.整体的.指导的,不是直接干预市场的,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
”5.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型此次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发改委转型。
此次改革方案称,国家发改委会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方案说要进一步减少发改委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要继续缩小其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
问题:根据案例,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实行“大部制”改革对于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实行大部制需要处理好的哪些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ACDBB 6-10 DCDBA二、名称解释1.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
2.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针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制定或认可的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作为预防.控制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
3.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fundamem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dramatic)的改善,从而达到削减成本.提高利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4.自由裁量权: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
5.政府职能:是指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管理的公共事务的范围(管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怎么管)这两个方面。
政府职能具有整体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程序性.依法性等特点。
三、简述题1、答: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因素的高度积聚。
公共危机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
(2)高度不确定性(3)影响的社会性(4)决策的非程序化2.答: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目标管理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目标管理是一种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2)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管理。
它要求上级部门充分发挥下级的能动作用'吸收下级参与到各项管理决策中来;(3)目标管理是一种面向成果的管理。
目标管理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向重视组织的目标;(4)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
3.答: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治政府的含义主要体现在:(1)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2)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理行政的要求,遵循比例原则;(3)法治政府应当符合程序正当的要求,遵循正当程序原则;(4)法治政府应当符合高效便民的要求;(5)法治政府应当符合诚实守信的要求,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6)法治政府应当符合权责统一的要求。
4.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和公共管理的一场革命,在公共部门中的广泛运用并不是偶然的。
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等一系列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
从社会背景上说,它主要缘于三个方面:(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先导。
新公共管理强调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理念,强调了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强调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用社会与市场力量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强调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被引入公共部门的。
(2)解决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推动力。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信任关系的有效措施,强化了公共责任机制的宪政理念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并促进了公共行政学说史上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的有机融合。
(3)放松规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主动性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