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时期的文化》课堂学习活动方案

《秦汉时期的文化》课堂学习活动方案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
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问题解决,探究解决
活动一:同学们,下面我们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66页到第70页的内容,围
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展讲。

<一>司马迁与《史记》(文学)
<二>佛教传入与道教产生(宗教)
<三>造纸术的发明(科技)
<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医学)
活动二:
1.同学们,请大家继续用2分钟时间回顾课本P72蓝色小字部分,想一想司马迁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2.同学们,浏览第75页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讨论一下纸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三、问题梳理,总结提升。

各小组用2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分享。

四、问题训练,巩固提高。

下面轻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问题训练单》上的内容,要求像考试一样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述了3000多年的历史,它记述的范围是(C)
A.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 B.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C.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D)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3.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的(A)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C)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蔡伦发明了地动仪
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

这位医学家是(B)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7.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时,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A)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8.资源回收再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个人的发明过程体现这一概念的特点(D)
A.黄帝
B.张仲景
C.张衡
D.蔡伦
9.下列人物的事迹不可能在《史记》中看到的是(D)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班超
二、非选择题
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材料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其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的是什么时期?“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
1.目的:探求史事成败兴衰的道理。

2.“古”黄帝时期;“今”汉武帝时期。

3.“成一家之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