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新课改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新课改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物理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
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
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种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这样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这样就成了一句空话,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若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从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就要求自己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新教材中出现观察与思考,接着出现“想一想”,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同时,大胆地提出问题,将知识的疑点彻底弄清楚,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多做实验,提出质疑,去探索,去解开科学之谜。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现在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时,作为老师不要“一棒打死”,而要向学生说明,要分清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敢问、善问,养成提问的习惯,使学生长期处在提问的思维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
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还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对初中物理这一启蒙学科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规范教学用语,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用语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上浮与下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在完全浸没时的浮力。
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的作用”或“惯性力”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
在说滑动摩擦力方向时,只能说“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能说“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物理教师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意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知识体系。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
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邱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