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和→加入5→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
●无水乙醇的用途是,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
色素带;便于观察分析;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
_;
●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
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基粒和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利于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3)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色素的分布与作用
(1)分布: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作用:色素可吸收、传递光能
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等必需元素,缺乏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光条件光、色素、酶
3
.光照和2
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
C3

C5、
[H]、和O2及(2O)含量的影响




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
变化
水的分解:2H2O → 4[H] + O2↑的生成: + →能量
变化
光能→中的活跃化学能





条件酶、、[H](有光、没光都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
变化
2的固定:2 + C5
→ 2C3
C3的还原:C3 + [H] →(2O)
能量
变化
中的活跃化学能→(2O)中的稳定化学能
光酶


考点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曲线及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合速率,只有提高光强或2浓度。

Q点后酶的活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曲线的拓展延伸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
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
中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
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2释放减少;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
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
等于呼吸作用;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段;
(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3)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2含量最高点为c点,2含量最低点为e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4)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
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
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O2含量最高点为e点,O2含量最低点为c点。

考点三: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
(1)呼吸速率的表示方法: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测定实验容器内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

(2)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①净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2释放量、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②真正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2产生量、2固定量或有机物产生量表示。

(3)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①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

②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特别提醒:本块知识为本专题重中之重,高考题型一般为搭配曲线的信息分析题,搭配数据曲线的实验分析结论题。

解答本块题
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系统、实验理念、信息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块能力的培养依赖大家的复习总结,大量的高考和经典题型训练,老师的合理引导。

由于本块曲线较多,对曲线的分析简单总结一下:一看纵横坐标(自变量和因变量),二看起点终点,三看交点转折点(代表的特定含义)、四看曲线整体走向,五定单一变量(多因子变量时使用)。

绘制曲线也应注意这几点。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常用方法:。

相关主题